第257章 也许因为不够爱(1 / 2)

凰女当嫁 言小舟 1905 字 2020-10-21

严冬冷寂,白雪飘零,深红的宫殿被大雪掩埋,湘北的战事已经到了尾声,关外五部重创其二,已经没了和栗国叫板的底气,纷纷派人求和,签订停战协议。

余阳带着关外部族的和平协议回京,庆隆帝已经政事全权交由司徒蔓野,余阳也在回京之后递上了辞呈。

司徒蔓野一再挽留,余阳都以身残难担重任为由推拒,思政殿上,所有朝臣都看着中央那伟岸的身影,屹立于大殿,栗国第一高手,终究在这一场战争中落幕,京都四十万禁军大统领,庆隆帝的心腹,当今皇太女的武学恩师,平步青云几十年,终究因身残落幕。

“余统领,你劳苦功高,尽职尽忠多年,罢了,既然你去意已定,本宫便不留你。”司徒蔓野叹了口气,余阳的顾忌和苦心她明白,有些伤怀,他用他的功成身退来警醒朝中老臣,一面是警告,一面是劝慰。

“只是你保护父皇多年,父皇习惯了你左右,余统领记得常常进宫看望父皇才是。”

“是,臣侍奉陛下,是臣的本分,臣万不敢忘本。”余阳脸上带着几分沧桑,像是傍晚的余晖,属于他的年代过去了。

“卫阳余氏子固,肝胆一生,退敌有功,佑我栗国边境安宁,本宫得父皇恩准,封忠阳侯爵,世袭三代,长子余晖为忠阳候世子,赐候府一座,黄金千两,锦缎十二匹,珍珠十斗,玉如意一柄。”

“臣,谢主隆恩。”余阳俯首沉重的说道,像是为他在朝堂上画上句号。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栗国多了一位忠阳候,少了一位大统领;京都四十万禁军,没有了统帅,而之前几处禁军起乱,虽然都在控制之内,但为了避免一家独大,司徒蔓野将四十万禁军划分京都而治,四十万禁军分天地玄黄四军轮流分守栗都东西南北四门,五年轮换一次。

余阳推退出朝堂,绝非司徒蔓野所愿,下朝之后,司徒蔓野心中有些低沉,尽管能够理解,却不能释怀。

“殿下,可回东宫?”司徒蔓野上台之后,谢婉言一跃成为司徒蔓野身边的大红人,谢婉言以女子之身执掌东宫大小事宜,地位就宛如庆隆帝身边的李全大总管。

谢婉言早已退却了青涩,身为东宫长吏,执掌东宫,谢婉言那还有当初来京城投奔司徒蔓野的失落,如今的谢婉言可是京城世家们的最满意的儿媳妇人选,端庄大气,胸有丘壑,不知多少世家求娶,只是可惜,谢婉言也过了慕少艾的年纪,更何况心底还住着一个展羽,只是进宫之后,她和展羽的来往更多了,他们只见那朦胧带着几分尴尬的气氛却没了。

“不了,先去正阳殿给父皇请安。”司徒蔓野摇头,想着余阳的事,余阳可谓是庆隆帝身边的第一心腹,哪怕是如今权掌一方的齐伟也不能与之匹比,如今余阳辞官,相比庆隆帝心中不好受。

来到正阳殿的时候,里屋传来庆隆帝浪爽的说笑声。

“陛下,皇太女殿下到了。”

“儿臣给父皇请安。”司徒蔓野脸上带着几分温柔的笑意,旁边陪庆隆帝说笑的男子正是宫墨,自从莫无心离去之后,她和宫墨之间好像回到了从前,一个恭敬,一个谦卑,湘北关外的那些事同时被两人藏在了心中,谁也不去提及。

“殿下。”

“世子。”二人对视一眼,就像最开始的那般模样。

庆隆帝挑眉,带着几分趣味不经意的看了看两人,他谁最近宫墨怎么老往正阳殿跑呢,原来是和蔓蔓闹别扭了啊。

“蔓蔓来了,朝中可有人为难你?”庆隆帝终究是一代帝王,尽管已经放权,但句句不离朝政已然成为一种习惯。

“回父皇,朝中一切安稳,就是儿臣还是没能够留住师傅。”司徒蔓野叹息一声,有些无奈。

“蔓蔓不必失落,这是余阳自己的选择,余阳不是个贪恋权势的人,如今他受伤断一臂,以他的骄傲是不愿意被人猜测怜悯的。”对于这个跟在身边几十年的人,庆隆帝自问还是有几分了解,

“只是一时有些不习惯。”司徒蔓野带着几分忧愁,庆隆帝轻笑一声,说来司徒蔓野是个恋旧的人。

“关外的战事不知殿下有何打算?”宫墨浅笑的岔开话题,对余阳,宫墨也颇为敬佩,如今这样的结局也好。

“关外。”司徒蔓野眼中闪过冷意,想起让余阳断臂的那些个中原高手,心中的隐怒将无奈驱逐。

“世子有何看法?”二人的关系逐步的冷淡了下来,关外那些缱绻好像被冻封,二人之间莫名的冷淡倒是让庆隆帝摸不着头脑。

“关外元气大伤,但漠北取胜也不轻松,隆冬已至,现在不是开战的好时机,但也不能因此轻放关外,还有华烨,莫无心回国,华烨定有一番王权争夺之战,华烨这时候也定不想与栗国起战事,这么一说,如今南国倒是有些蠢蠢欲动。”宫墨分析着当下的局势,南梁帝野心勃勃,漠北一战,华烨边关不乏出现他的手笔,想必也按捺不了多久。

“你说的是,此次关外来犯,不论如何也不能就此言过。”司徒蔓野面色冷淡的回答道,就算如今不宜开战,也不能这么轻易的放过关外部族。

“关外和谈的队伍已经在路上,臣以为,这时候比我们着急的,是关外才是。”宫墨手中拿着一只墨色的玉箫,随意的把玩,眼睛忽闪忽闪。

“那就趁使臣到达之前,想好我们的条件,总而言之,绝不轻易开口放过关外部族。”庆隆帝看着身子虚弱,鲜少出熙正殿,这时候听着二人说起关外战事,也只是平静的听着,丝毫没有插手的意思,庆隆帝放权相当的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