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猜测而已。”
“我看就是八九不离十的事了。”顿了顿,似想到了什么,“比起这个,这次回来的途中我可是听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呢。”略带玩味的笑意道。
“卖什么关子啊你!”刘芷凌白了他一眼。
刘云逸直接无视她的白眼故作神秘地细声道,“南郡国这次主动抛出了红线与东黎国联姻。”
刘芷凌闻言脸上立刻浮现了惊诧。
“你可知和亲的公主是谁?”刘云逸转瞬一笑,笑中依旧带了几分玩趣。
她见刘云逸如此神情,脑海中浮现了一个自己最不敢相信的人物。
“不会是凤宜公主吧?”
回想起以前看《四国纪》关于南郡皇朝顾氏皇室里的人物详纪,里面花得较多笔墨的几位人物之一便有凤宜公主这号人物。
她大概记得了几句内容,文官写道:“凤宜公主,谓之琉萤,性清冷,貌艳绝。博学聪慧,精书画,通音律。七岁起善属文,十岁时在中秋之夜的宫中设宴中十步作一首《邀月》律诗便让人大为赞叹。十四岁朝堂上一通“为政立策必先以亲民”的论说便令人啧啧称是。十六岁便自创了一套军阵之法。”
在刘芷凌看来此人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才色双绝的女子。
当刘云逸点头称是之时她还是被咽了还剩半口的清茶给呛到了。
“如何?是不是觉得此番联姻有趣多了?”刘云逸为她顺气好笑地看着她。
“何来的有趣?!此番前去必是大有腥风血雨之作吧……”她不客气地反驳。
刘云逸只笑不答。
顺过气的刘芷凌还是有几分疑惑未解,“二哥,我觉得南郡国与东黎国要联姻的原因很显然。东黎国因矿山居多,金石类的行业异常发达,珠宝玉石类的商货一抓一大把,南郡国在此方面想要发展无可厚非。可我就不明白了,这个凤宜公主既受南陵帝宠爱,其母又贵为当今皇后,其兄还是当今太子,身份如此尊贵怎会委身做一个和亲公主?”
刘云逸摇头亦表示不解,“听闻她的母后和东黎国当今的皇后有几分交情。可我觉得所谓的情分在国与国之间毫无价值可言,根本成为不了主要的原因。”
刘芷凌点头表示赞同,心中却有了另一个猜想,“你说会不会是这位凤宜公主在东黎国的李氏皇室中有了心仪之人?”
刘云逸细想过后也觉有些道理,“也许吧。不过皇室中真正两情相悦的夫妻却是不多见啊。”
刘芷凌闻言心中一凉。是啊,母后便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例子了。
当年的母后确实是倾心于父皇才嫁与他陪着他一起共度皇权高处中的孤寒。然而皇宫中的处处诱惑与阴暗却渐渐磨去了当年的那份情意,如今不过是一对有着彼此职责的夫妻而已。
她想着便不由得叹息了一声。
刘云逸听着以为她是叹息自己的姻缘便不忍道,“小妹,你也不必如此绝望。闻说东黎国的七皇子年少有为,温文儒雅,亦是非凡人物。我听说他还是当今最得东承帝宠爱的皇子,你嫁与他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刘芷凌一愣随即明白了过来,她苦笑道,“我知,早前几月你还特地带我去了一趟东黎国为的不就是让我听听他的好吗?但是,他若是对我无意,也没法强求。”
刘云逸张口想说什么最后还是硬生生咽了回去化作一丝苦笑。
他不再言语,而是十分安静地和自己的亲妹妹一起看着莲池里开得姣好的荷花,品着茗茶。
良久,刘芷凌才出声打破了沉默,“二哥,我听闻李之偃在他六岁时就失踪了,在九岁时才被寻回再次回到皇宫里,却是失忆了。你觉得他失踪的原因会是什么?”
刘云逸静思片刻,“大概是因为他的母妃吧。”
“她的母妃?”刘芷凌明显不解。
刘云逸轻点头,“她的母妃是东黎第一美人秦思柔。如此娇人会被东承帝独宠亦不为奇,只可惜身在后宫被独宠往往会招来杀生之祸。恐怕那时他的母妃早已预测到了,便暗中安排好让人带他出宫躲避追杀。“
“听闻她的母妃是在他失踪后不久就因为所谓的巫术不祥之说被处死了。回到宫里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记忆,只记得自己被两个宫女太监带出宫外游玩时失足落下了悬崖,被好心人家所救才活了下来,一直受所救之人抚养,直到被宫里人的寻回。”
“也许是他真有吉星庇护,救他的人家是一个书香世家,这三年来那家主人也一直视他为己出。”顿了顿叹气一声,又继续道,“虽说东承帝自接他回宫后一直宠爱有加,但是身世如此复杂之人恐怕在那皇宫里生存亦是不易,小妹你嫁过去了定要万分小心!”
刘芷凌不答话只是点了点头
如此看来这个七皇子绝非是个等闲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