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退往天津(2 / 2)

万一,崇祯一怒之下,把他们的脑袋给砍了呢?

吴三桂自然不必多说了,有四万关宁军在手,崇祯是铁定不敢拿他开刀的,毕竟,这可是军阀啊,要是敢砍吴三桂,后者铁定是要反他娘的,可是,杀几个文官,对于换首辅,杀文官如同家常便饭一般的崇祯皇帝来说。

还不是轻轻松松?

那便遵旨,先行退往天津,再行计议。黎玉田说道。

此时在这的,都是能任事的实力派,自然也是有些主意的,即便是老打败仗,比如说是王永吉,可也怨不得他们啊。

毕竟,手下无强军,焉能打胜仗?

如果大明朝有洪武,永乐年间的强军精兵在,有那横扫蒙元,一统天下,重开大宋天的百万精兵在,甭说是一个后金了,十个,也不够塞牙缝呢。

就拿王永吉来说。

他一个蓟辽总督,现在手下直属的兵马?有几个?满打满算,也不过是手下的督标,千来人的兵马,历史上,他南下时,身边可就只有三十骑兵护送啊。

至于吴三桂唐通这些军阀们,名义上他有权调动,可实际上呢?哪个鸟他?

明朝后期,崇祯杀过的督抚大员何其之多?

可是,他何曾杀过军阀将领?

不正是因为,这些个军阀们,皆是手上手兵的人。

汉家天下,古往今来,便是兵强马壮者为天子。

而明朝末期,虽然受儒家思想洗脑,忠君,既等于爱国,哪怕是天子深处于深宫之中,手下也无强军兵将,可是,四方的兵强马壮者,却也不敢造反。

但是,如今四方流寇纷起。

军阀们,也早就没了太平盛世时的老实,个个皆是想着,如何在乱世里,争得更大的利益。

哪个,会听他一个文臣总督的?

这样一个总督,便是官衔再大,手下没有兵马,那也是白瞎啊。

而王永吉,也颇为的认可朱由检的诏令。

此时,见到方光琛黎玉田都说话了。

而方光琛又是吴三桂手下的幕僚,二者的关系颇为的亲近,几乎就是情同兄弟,方光琛既然也同意了,退到天津又对吴三桂百利而无一害,自然而然的,吴三桂同意,也是意料之中,便捋着胡须说。

本督以为,按天子诏令,即可。

好,那末将即刻下令,让大军移师天津,整备天津卫城,等候天子移驾南幸!

吴三桂也是点头说道。

退往天津,对他而言,也算是个不错的去处。

因为,天津临海,此时,又正值春夏之交,海面长达数月之久,不会封冻,而天津又有卫城可依,四万兵马,足够守备此处,而且,又有海运可供给军需,撤到了天津之后,吴三桂大可先遣一支兵马,乘海船到江南,然后,将关宁军家眷给尽数的海运到南方,然后,大军退去。

这一切,都是可行的。

要知道,从关外撤出时辽东的五十万百姓,就是在吴三桂与王永吉的指挥下,沿着陆海两路行近方才入关的,此时,天津尚且还有海船,到了天津,吴三桂几乎是近可攻,退可守啊。

王永吉,黎玉田,吴三桂几人算是统一了意见,至于是否联合东虏,来对付李自成,则要等到了天津之后,等朱由检到,再做定夺了。

李自成军中,李自成正一脸的惊骇,看着面前的太监杜之秩。

原来,他还以为这家伙已经让朱由检给砍了脑袋,万万没想到杜之秩竟然还活着,并且,还带来了朱由检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