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退往天津(1 / 2)

啊?

当看完书信的那一刹那,吴三桂是不由的一惊,如果不是那笔迹,还有上面的暗戳,就是其与父亲约定好的暗号,他甚至以为,这是李自成调包过的书信。

吴小二,我问你,这书信可是家父亲手交到你手上的?

吴三桂面色一冷,面露威严,一双大眼死死的盯着面前的吴小二,质问道。

伯爷,小的所言,句句属实啊,可不敢有半句的虚言,而且,老家主也说了,当令天子,乃是真龙天子在世。

吴小二说。

吴三桂陷入了踌躇,而一旁的黎玉田,心急之下,是直接的将书信给夺了过来,看了起来,吴三桂并没有恼怒,他现在急需要有人给他出谋划策。

这这这是真的?

黎玉田一脸的骇然,然后将书信递给了王永吉。

后者也装模作样的,仿佛什么也不知道似的,露出了惊讶。

诸位以为如何?

此策甚好。

突然间,一个布衣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所谓布衣,只是因为此人的身上,并没有穿着官服,没有衣冠禽兽,只是穿了见常见的青布儒服,此人年纪轻轻,看样子,不过三十来岁,显得是分外的清秀。

他是吴三桂的好友,明朝礼部尚书方一藻的公子,不过,一直没有官职,如今却也只是个秀才身份,不过,他却与吴三桂私交甚好,二人是难得的知心好友,历史上,他可是吴三桂造反的得力干将。

当他一出现,众人的目光便皆是的停留在了他的身上。

光琛,你是说,退往天津?

对,陛下已经明言了,何不退住天津,何况,刚刚童大人所言之借东虏之兵,以御流寇,依我之见,也并非不可行。

对对,借虏丑之兵,以平流寇,此为良策也。

王永吉也是击掌说道。

不妨先退往天津,再行计议。

黎玉田提议说。

借兵北虏,这事不是不成。

可关键是,得天子拍板才行,他们一帮臣子可没那么大的权力。

历史上。

那是崇祯自杀北京陷落之后才动的主意。

可是当下,天子尚在,就没人敢擅自做主了。

毕竟,当年的陈新甲,不过是按照崇祯的授意,暗中与清国议和,最后的下场都那样了,当今天子,为人过刚,不知变通,连议和都不成,这借北虏之兵,以平流寇,又谈何容易?

怕是,即便是议成此事。

最后,也难保不会与陈新甲一样,落得一个背黑锅,掉脑袋的风险啊!

如今天子尚在,他们实在是没胆子议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