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少年之交(1 / 2)

风月宝鉴 厌阙 3405 字 2020-09-25

俗语有云:“万般皆是命。”

这话有理。同样是人,有人天生好命注定要做一朝帝王将相,有人歹命加身非要天寒地冻于路边行乞。

在姬子瑕眼中,那个闻道老头就是个上下不沾的狗腿子命,阿谀奉承帮陛下断出个前无古人的“千年盛世”还嫌不够,见他未被诛杀只是送走,回去揣摩再三、竟又多此一举上了个折子。

折子写得是又臭又长。

话里话外一片忠心耿耿。全篇围绕着姬子瑕——称这世上原本无他,生而不死已是强求。又指世间之事皆有定数,命途坚韧是好,但过于坚忍便是反常了。为防日后大祸反扑,这祸事本尊,还是寻块香火旺盛的伽蓝之地由佛祖亲自镇压得好。

这忠心不出意外感动了陛下。

姬子瑕在他父王怀中待了三日,他父王便被勒令将其送走。

第三日下午,他就迁徙阵地到了万宝如意寺的小沙弥专用炕上……万幸没被当成和尚养。

端元王爷是天生的软心肠,作个比方,便是有一天要在路上被人偷了钱袋子,都要令手下侍卫夺命狂奔而上、将人扣下之后问那小偷家中是否有八十老娘奉养。

似他如此婆妈之人,自然见不得孤苦小儿只身长伴青灯古佛座下。总觉得一碗又一碗的寡水清汤,会把好端端一大胖小子直接送去见阎王。

于是一个于心不忍,索性将如意寺后的连山空地囫囵买下,又招了数百工匠昼夜赶工,重金犒赏大半年过去,终是大差不差地再造了个端元王府。最后一堵护院高墙打通,装上一扇没锁没拴仅供配相的大门,府中一干人等便彻底成了佛祖的善邻。

端元王爷昼夜不歇听着佛音颂唱,渐渐的,除了姬子瑕之外,对谁都是心慈手软。

那日,姬子瑕顶着乌青发亮的黑眼圈儿一朝回门,便扎在寺中鲜少出去。一方面叫人揍了嫌丢脸,另一方面,亦自觉身手不佳尚缺锻炼。

追星逐月苦练三月。

待到胸中一腔碎成渣似的少年自尊修补好了,才起了兴味出门游玩。

可几次出门,不管行至何处,却总会莫名撞见弥乐。

第一回,是他在街角问小贩买了串山楂糖葫芦,弥乐行上前来,说那小贩印堂发黑必有煞气临门,与其相赠七宝葫芦来防身……第二回,是他初次参加菩提法会与人比武拔得头筹,弥乐凝眉冷笑对他不屑一顾……第三回,则是他见弥乐于暗巷之中遭人纠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被救者却一声感谢没有,反倒视救人者为无物……

…………

三回过后,姬子瑕被气得目眦欲裂、几欲升天,干脆憋着一肚子火不出门了。

与此同时,弥乐却被方丈邀请来寺中礼佛品茗。

更糟糕的是,端元王爷听闻后,有感此前福安宫中弥乐为姬子瑕解围之事,便还拉着他一道前去陪他品茗。

期间,姬子瑕眼见弥乐不知做了什么妖术,不过二盏茶的功夫,便将两个老头唬得红光满面一愣一愣,一边赞他品性高洁、一边又叹他灵法高深。

“……?!”

春花秋月大半年,姬子瑕掐指一算,算出弥乐来此不出三趟。

三趟过后,以端元王爷与方丈为首的侍卫和尚们竟是全军覆没。最后唯一喜爱他胜过弥乐、待他一如往常的,只剩下了如意寺里负责做饭的春霏婆婆。

婆婆一生无儿无女,年老害病之际恰被方丈收留,病好后为了报恩,便留于寺中主动做些厨灶间里的轻巧杂活儿。她年岁虽高,双手却巧,每次炮制出来什么好吃的糕点都会藏上一部分,然后留给姬子瑕。

如今,还是留给姬子瑕。

姬子瑕打小练完功后,便能在武场旁边的树下寻到她,每每吃得齿颊生香自鸣得意,却从没想过婆婆因何待他不同。

此刻经逢“大变”方觉困惑,便去问她缘由。

婆婆听了先是一愣,略微思量后放下菜篮、摸着姬子瑕的鼓鼓腮帮慈蔼微笑:“圣师自然是个有本事的好孩子,可惜像个冰人似的不太爱笑。婆婆是个普通妇人,见多了庙里金刚佛陀的严正肃穆,当然更喜欢子瑕身上的鲜活热乎。”

姬子瑕狠狠点头,觉得此言甚是有理。

诚然,弥乐诗书礼乐无一不会,仪态行止皆有量度,放在哪里都是个钟灵毓秀、足以叫人闪瞎双眼的美少年。

但扛不住……这美少年总挎着一张死人脸。

他整个人像是被框在某个精致漂亮的模子里,让姬子瑕但凡见了,就按捺不住手心发痒想要按住他肩膀死命摇晃,好把他那满身脱不开的规矩全都砸到地上。

可每次对上那双黑沉沉的眼珠,却又很难当真下手。

弥乐与他,像也不像。

弥乐是无瑕公子,而他是有瑕世子。弥乐灵力卓绝受世人敬仰,而他每日闻鸡起舞、却只得孤芳自赏。

同为人身肉长,姬子瑕的生母远在王宫玉楼之内,是天枢国中美艳无双的瑶妃。但于他而言,一个自幼便从未谋面、甚至不曾经人传过只言片语关怀思念的母亲,有于没有其实无甚两样。

而弥乐,他与其母却早已相隔阴阳。

弥山夫人死于难产。

与姬子瑕相反,弥乐出生之时,陛下便动了心思打算将他接到王宫教养。为此,还派出了一支堪称精锐的军队去往西境护送迎接。

一副执锐披坚旌旗蔽空的架势,看起来倒像是抢儿子。

但弥山公拒绝了。

在姬子瑕听了一耳朵的传闻当中,弥山公是个面对强权富贵都不改颜色的英雄人物。

他那时身在花团锦簇当下、虚虚拢住怀中沁了胎血的襁褓:“今夕吾妻身死。虽与此子无关,但未免其功德有伤,他理应随两位兄长一同伏于其母陵前守孝奉灵,以一稚子纯心、报她十月恩养。”

使者不敢硬来,只好将他一番言语记下、飞信传书于王都。

结果不难预料,陛下心心念念的便是成仙,生平最重的便是“功德”。

既然已经将弥乐当做接连上天的希望,自然便不会愿意让这“希望”功德有伤。最后不仅答应会等弥乐守孝期满再来接人,甚至还下旨亲封已逝弥山夫人为缠香仙母,以王侯之礼安葬。

这一等,便是抓心挠肺的足足七年。

可不想七年过后,又有一惊雷乍响——那位仙童玉子般的弥乐小公子,突然失踪了。

弥山西境上下苦寻,不见其人、未得只影。

霏霏流言不胫而走,里头说什么的都有——弥山公不愿爱子分离将其藏起,弥山边境的天璇国派人暗杀,弥山夫人不甘地下寂寞将孩子带走陪她……还有人猜测:“莫不是去了仙境?!”

这话四下无人可答。

正如举国无人能料,此时云端之上正如泣如诉的……竟是整片天枢疆域之中的最后一场雨。

弥小公子倏忽一去,天枢百姓即成涸泽之鱼。

那是天枢大地上最为焦灼的三年,日月轮回朗照、诸天星辰斗转,宛如冥冥之中……当真有人正煽动一切明亮的耳目,去寻找那个据说是仙童转世的孩子。

所幸……并未寻上太久。

弥乐安然睡在了曾经消失的弥山公府,还是失踪时所穿的一袭云水白衣,裹着十岁孩童已然抽长的身形。

可当他醒来,却失去了所有的记忆。

彼时乌云泱泱如山而崩、瓢泼大雨连绵无止,弥山公缘由不论,已然大喜。父子四人聚一月,一月过后,王上下旨与弥乐。

简而言之曰:请君入王都,封圣师,号“清泷”。

“清”者与浊相对,“泷”为天降之水。

自此,弥小公子便正式顶替了闻道圣师的位置,成为天枢国里最受陛下倚重的圣师。

……

似这类传奇故事,姬子瑕大概已经听了不下八百回。

但是要让两个黄口小儿从大打出手到鸣金收兵,光是这点神乎其神的传奇根本不够。

真正让他对弥乐改观的,是某天清早一行人撬开寺门,声称遇到了人力无法解决的奇异之事,特地来求方丈大发慈悲。

方丈自然是发不了的。

毕竟万宝如意寺向来只管求子,他作为寺僧之首,也是随了佛祖那般心宽体胖,平日最重要的工作也就是用手中一柄精铁所制的刻刀,雕刻出些品相端正的送子佛陀。

待到打蜡完工,静置古佛金身脚下、受香火熏染九九八十一天,最后高价买出去!

此举实在无奈,虽说和尚每天只需一件袈裟三餐斋饭,无妻无子还忌酒水荤腥,但也奈不住寺里的和尚实在太多。

姬子瑕学数之时曾经算过,如意寺中登记在册的成年师兄们便有四百七十七名,还不包括那些被人遗弃路边后又被方丈碰巧拾回来收养的弃婴。

是以,面对两张声容惨淡的脸,方丈也只能悲天悯人地双手合十,道一句“阿弥陀佛”。

下一句“老衲无能为为”还没说出口,他突然福至心灵,想到了弥乐。

弥乐来时已近正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