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时彼一时呗。当初,他们拥立就是人家形容的那样‘为了打鬼,借助钟馗’。当时,北面有鲁王,西面有江西,尤其是有‘铁打赣州’的屏蔽,总感到清廷对东南沿海鞭长莫及。后来,隆武帝催促北伐,清兵摧毁鲁监国政权,又举兵南下,他们降清的念头就占了上风。郑彩受命带兵增援江西,其屯兵杉关驻兵不前,无论监军怎么催促都不前进。现在看来,他早就想用鲁王取代隆武了。一听清兵占领泰和、吉安等地,吓得拉起队伍就跑了回来,与郑鸿逵这对防守镇江时被清兵吓破胆的搭档故伎重演,一个退回蒲城县,一个跑到福宁州。隆武帝也发急了,传旨撤销了郑彩的永胜伯封爵,把郑鸿逵由太师降为少师,对我家老爷子传旨申饬。我家老爷子说海寇侵犯泉州,拉起队伍回老家南安去了。我估计,他是真的要降清了。二弟,我现在真的是坐困愁城。老爷子带着我的几个弟弟要降清,下面一班人各有打算。原来我只说郑彩、郑联有自立门户的打算,你这一说,其原来早和日本人勾结在一起了。我们家族的势力主要是闽南,对闽北耕耘力度稍浅,却不料郑彩、郑联已经将闽北经营成了独立王国。此事,愈发乱了。”
丁宁看着大哥眉头紧锁的样子,隐隐心痛。不过,对于他们家族的事情,一下子还是理不清,也不好插言。他突然想起一事,不由得问道:“大哥,按照您这么说,随着皇上走的就没有多少部队呗?”
“是啊,总共几千人马。我估计,我家老爷子南下时,会再将其中的一部分撤回来,闹不好最后就只剩你训练过的五百多禁卫军。”
“什么?”丁宁一下子站了起来,惊讶地说,“五百多禁卫军护卫行在?这也太少了!遇到稍大一些的山贼就对付不了,何况清兵已经入闽。不行,大哥,我得寻找皇上去了,马上就走,我还有北联钦差的旨意要交呢。”
郑成功微微摆手:“二弟莫慌,江西赣州的杨廷麟早就要派兵来闽接驾,起先是我父亲一直阻止不让隆武帝离开。后来,皇上移驾延平,就是为了与杨廷麟会合,恐怕早就被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杨廷麟接往赣州去了。如果皇上认为赣州地方狭小,将来会继续移驾湖广呢。”
丁宁松了口气:“嗯,那还差不多,但是护驾军兵不能太少了。”
郑成功突然想起一事,一拍手说:“愚兄愚钝,光顾的说一些消极的事情了,有一件最大的好事情忘记了告诉二弟,三弟李来亨来信了,我拿给你看。”说着,连忙打开箱子翻找起来。
丁宁拿到李来亨的信,连忙看了起来。信中先表示了欢迎大哥加入口盟弟兄,又说了对长兄的仰慕之情,说了对二哥的敬仰和思念,表示期盼着早日与两位哥哥见面。还说,我们三人义结金兰,一定要超过桃源弟兄刘关张,留下一段佳话。还说,我听了二哥许多故事,以大哥的身份地位,必定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奇闻异事。我建议找个文学大家将我们三兄弟的故事记录下来,等将来天下太平或者我们老了,再回过头来细细品读,必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丁宁赞许道:“三弟这主意好,一旦把其整理成册,不指望百世流芳,起码留给自己和我们的后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