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郑氏家族(1 / 2)

天阙泪 弥坚长青藤 1029 字 2021-01-04

果然,过了不几天在路途上大家就听到了潞王朱常汸降清的消息。这一下,出身于商人家庭又在军界混了多年曾经官居总兵的郑鸿逵有了新的想法,立刻派人快马加鞭提前赶到福州,向哥哥南安伯郑芝龙汇报自己的想法。

郑芝龙,小名一官,字飞黄,福建南安人,曾因为家庭生计艰难,自幼到澳门跟舅父学习经商。舅父见其头脑活络,虚心好学,且系亲戚,便经常派他押船出海,运送货物到外地。当时,有位侨居日本长崎的华侨李旦,是当地华侨首领。李旦有一支船队,专门从事海外贸易,在日本的买卖做的比较大,在台湾也有事业,膝下无子,将郑一官收为义子。在长期的经商活动中,一官学会了多种外语和经商技巧,在日本、东南亚等国商界有了一定的名气。

一官热心学习剑道,与当地前幕府将军德川秀忠有来往,日本地方豪贵亦与之交往。由于其熟悉海外事务,善于外交,受到日本当地政府重视。有位日本诸侯松浦氏为其赐宅地建新居,并介绍一位年方十七的田川松与之成亲。翌年,生下长子郑森(后名郑成功)。不久李旦去世,其产业及在台湾的事业都赠给了郑一官,其开始自立门户,以郑芝龙的大名进行大规模经商。

天启六年至七年,闽南大旱,饿殍遍野。郑芝龙招抚泉州数万饥民赴台湾拓垦,活人无数,在闽南一带威信空前高涨。当时朝廷实行海禁,视其为海盗。但老百姓视其为救星,为之通风报信,屡挫官军。郑芝龙通过经营海外的武器装备,依托台湾建立了自己的军队。不仅击败前来征剿的明军,而且击败了海上霸主荷兰的船队,在时隔一百多年以后,将东南亚一带海疆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垄断了东南亚的经济贸易往来。

明朝的水师既不能抗衡外国,又不能剿灭郑芝龙,便开始由泉州巡海道蔡继善对之招抚。起初,朝廷尚不太重视,郑芝龙的弟弟郑芝虎郑芝豹等认为朝廷没有诚意,郑氏抚而复叛,继续称雄东南沿海数千里海疆。

崇祯元年九月,经福建巡抚熊文灿招抚,郑芝龙率部降明,出任游击将军,离开台湾,坐镇闽南。后来,在晋江建制豪华府第。其多次击败荷兰船队,兵力最多时达到过二十万人,名扬东南亚数国。郑芝龙认为,与政府合作好处多多,既可以打着官府旗号搞贸易,又能理直气壮地清除竞争对手,还能光明正大地向过往船只收税,把整个东南沿海变成了自家的后花园。

此番,北京崇祯、南京弘光朝廷相继覆灭,郑芝龙曾担心新的朝廷不能像明朝一样优待自己的家族,因此,不断地派人探询朝廷动向。郑鸿逵知道哥哥的意思,所以,才感到接来一个宗室做储备,将来有机会时立为新君,可以将其掌握在自己家族手中,真正做到挟天子令诸侯。

郑芝龙接到弟弟的来信大喜,感到这样更便于秉持朝纲。因此,以空前的热情给唐王准备行宫,洒扫庭除,做好了拥立其登基的各项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