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偶得真经(1 / 2)

大道行踪 木不材 1594 字 2020-09-17

白小天跟随梅玄风虽然修行了有些年头,却也时常想念自己的爹娘,也不知自己在暗中哭过多少回,只盼自己早日学成师父那样的本领杀光妖兽为爹娘报仇。此时胡开讲说自己身事不免又让白小天想起自己的爹娘来。

梅玄风道:“那么胡道友是如何到灵州的?”

胡开道:“后来在下见原州已无立足之地,又找不到失散的兄弟姐妹,索性一路东来。在下到了中灵州地界才知这天地间竟有如此的灵秀之地,便不再四处奔走,就留在此地修炼了。”

“胡道友,你的伤还没完全愈合,要多休息才是,进洞吧。”梅玄风转身对胡开道。

“梅道友,梅道友的救命之恩在下没齿不忘。但在下还有一点请求,恳请梅道友成全。”胡开说着竟跪在梅玄风面前。

“胡道友有事请说,这是何必?”梅玄风伸手搀扶道。

“梅道友,在下自原州到灵州不久就碰到一个机缘。那日在下正四处寻觅一修炼之处,不想却被一头大熊盯上,在下打它不过便逃到九云山。没几日山上便来了一位叫无忧真人的道士……”

“无忧真人?”梅玄风打断问道。

“不错,是无忧真人,就是无极派了恨真人的师祖,也曾是无极派的掌门。怎么梅道友与他相识?”

“不算是相识,只是听说过。还是胡道友请说吧。”

“当时山上还有一人,就是今天九云观的掌门东方贺,人称东方先生。无忧真人对东方贺讲了三天三夜的道,所讲的是一本叫做《通玄道德真经》上的内容。”

“《通玄道德真经》!”白小天正想着自己的爹娘,忽然听胡开说到《通玄道德真经》,那正是自己日夜所读所练的功法。

“怎么?小天也知道这本经书?”胡开问道。

“没什么……”白小天了一眼师父,又道:“胡前辈,你继续说吧。”

“在下当时并非有意偷听真人讲道,只是在下为躲避那头大熊早已在九云山的小石洞里待了多时。真人所讲之道的确精深,而这经文也称得上是上乘的修道功法,于是在下便专心听道,用心记下。在下本想出来拜真人为师,却又不知真人是何秉性,倘若被真人当作歹人杀了岂不是冤死我了?三天后真人和东方贺起身离去,在下也不敢久留山上,恐怕将所听之道忘却了,便下山将经文背录了下来。”胡开说着从怀中取出一本书来,正是白小天还给他的那本无名书,接着道:“这便是我记录的《通玄道德真经》,虽说遗漏了不少,不是很全,却对我的修行大有益处,但还是有许多地方与我所修的功法相斥,也就不敢往下深练。在下看得出,若以梅道友的修为想必对这本经书的经文会有不同的见解。在下只恳求梅道友能将此经与在下解读一番,之后便将此经送与梅道友,也算是在下对梅道友师徒的谢意。”

当梅玄风听见“通玄道德真经”几个字时心里顿时一动,虽说梅玄风已将九云山的真经同自己的经书已合二为一,弥补了许多不足,也修正了许多错误,但仍有几处重要的经文似是而非,百思不解,为此梅玄风也是烦恼不已。不想今日喜从天降,眼前这位胡开道友竟也听得真经并记录下来,这简直不能令人相信,天下竟有如此巧合之事。

“胡道友,请到里面说吧。”又对白小天道:“小天,今日不用采气练剑了,随我来。”

三人进了洞,梅玄风随手一挥,一股旋风将外面地上的脚印刮去,又一挥袍袖将洞口合上了。

三人到了石室,梅玄风一挥袍袖,三个蒲团便围在了石案的周围。三人坐定,胡开将自己的经书恭敬地放在石案上,道:“还望梅道友不吝赐教。”

“胡道友客气了,你我互补不足罢了。”梅玄风道。

梅玄风便从《通玄道德真经》的第一篇“开悟”讲起至最后一篇“通玄”结束,胡开在一旁也讲了自己对经文的感悟。二人你说我讲,真个是昼夜不辍。而梅玄风所讲更为细致全面,要比胡开的经书上多出许多未记的经文。胡开听得如醉如痴,仿佛又回到了在九云山上聆听无忧真人讲道的情景,若不是梅玄风自报家门,倒真要把梅玄风当作无忧真人了。白小天在一旁瞪大眼睛更是精神抖擞,恐怕漏掉一个字。

五天后,讲经完毕。

胡开起身对梅玄风深深一揖,道:“今日闻得真解,才知自己只不过是只井底之蛙。多谢梅道友赐教。”

“哪里,胡道友言重了。不过互相补足罢了。”

梅玄风看着石案上的经书道:“天意,天意啊。”

胡开听梅玄风所言“天意”不明所指,道:“梅道友所说‘天意’是何意?”

梅玄风没回答,一挥袍袖,一本《通玄道德真经》现于案上。

“《通玄道德真经》!梅道友,我没看错吧,这是,这是……从何而来?”胡开看着梅玄风激动地道。

“胡道友的从何而来,贫道的便从何而来。”梅玄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