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西夜王,空窗期的游戏(2 / 2)

千鹤纪 西渡家的侍劔 1643 字 2020-12-19

那一年刁克利携带毛小彤漫游中亜……在波斯萨珊王朝代拜火教盛行于中亜各城邦,在波斯向东方扩张的戦略影响之下,大批拜火教徒向中亜和东方迁徙。

高句骊僧人空凡路过中亜,在《往五天竺国传》中记载:“从大食国以东,并是胡邦,即安国、曹国、史国、石骡国、米国、康国……总事拜火白衣教主。”当时帝国西域的高昌、焉耆、康国、疏勒、于阗……等城邦也流行摩尼教。

在中古纪夏后启西征的时代,在东土的经典、史籍中,就已可找到有关拜火神教的记载矣。

一般认为波斯拜火教的使者于西元前5504年,通过中亜阿姆河流域的南昆都厔城,于西元前5441年抵达西域和河西走廊,并在数年之后传入帝国的江南的天姥山为中枢的广袤的楚河流域。

在蜀山的金沙法老统治的西川蛮邦,主要也是信奉摩尼拜火教的教民的森林联盟,据说金披风忍者商羊,乃是拜火教的妙风使者。

从竹林四君子时代开始,江南相继在灵隐寺设置拜火教的祀官。

南北朝时代在东西两亰都建立有祆祠,东京有二所,西京有四所,在这些祠庙中可谓:“商胡祈福,烹猪羊,琵琶鼓笛,酣歌醉舞”,穷极一时之宏盛。

另外在丝绸之路上的碛西诸关隘绿洲边城也随处皆可看见祆祠,隋唐的門下省还设有管理火祆教的祀官,叫做萨宝府祀官,主持祭祀和拜火教民的祈祷仪式。

萨宝府祀官分为萨宝、祆正、祆祝、率府、掾史等、自四品至七品不等,由波斯人或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信徒担任。

隋唐时代帝国疆域辽阔,海外贸易发达,王朝之所以采取这种措施,一方面是为了尊重外邦番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波斯、西域诸城邦建立友好关系,有着政治和商业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考虑那。

在康居国城邦,二人终于停下来脚步,放馬南山铸剑为犁,沐浴在异域风情和柔情蜜意之光影呃……

康居城去西京长安万二千里,跟当时的大月氏属于同种,在汉朝初年国势颇盛,拥有现在新疆北境以及中亚部分地区。

到了晋朝之时,他们对于中国仍然十分归顺,曾经遣使入朝,在羲唐末叶,这个国家相当富庶被称为康国。

西京长安宫廷歌舞之盛多半与宣宗的喜好有关,君有好下必有所献,其中就有来自西域康居国的一种舞蹈,叫作“胡裙舞”。

亰都长安乃是整个亜洲的中心,中亜诸城邦基本都在天朝的治下。

中亜一带的月氏、昭武九姓的粟特民族、波斯人、突厥人……皆是能歌善舞,康居国也不例外。

在西京长安乐女中,就有着善弹琵琶的乐女来自康居,詩人白居易云:“天宝末,康居国献胡裙舞女。”

《胡人西域传》记载:“康国者,一曰萨末健,国人嗜酒好歌舞……开元初,贡驼鸟及百戏、胡裙舞女数十人矣。”

康居国的歌舞早在天宝初年就已经陆续进入长安,琵琶女乐师也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编入羲唐皇家乐队的乐班。

康居国跳舞女孩们来到长安后,带来了独特的舞蹈——胡裙子燕舞。

康居粟特民族的舞蹈很讲究舞者之间的交流,表达的是一种个人的情感,与皇家根据礼仪所需编排的乐舞乃是完全不同的兩个概念。

这种舞蹈的放松自在立刻就征服了西夜的天才乐女毛小彤,显然是在这种舞蹈中舞者近乎天真洒脱地专注于自我表现,却不在乎如何去迎合贵族格律有关,自然主义的詩人白居易在《胡姬》诗中写道:

胡裙女,胡裙女

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两袖举

回雪飘飖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

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

奔车轮缓旋风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