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扉,两城斜照
醉翁回首,丹台梦觉钧天声杳
黄裳笃信道家,其诗可谓筆下狼毫飘浮着道家的玄秘之语,其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对应解释呢。
这首詩描述的是仙阙丹城的奇妙境界,乃是煙客的修真谧境,在炼丹煙客的世界独坐大雄峯,举世风光尽收眼底矣,就是天界的诸神的形迹亦何尝旁逸之外!
前朝太宗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一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称为《天册道藏》。
在锦屏山的洞窟中,毛小彤不期而遇一个人,乃是西夜国主刁克利大人……刁克利卑躬屈膝化身为导游,亲自扈驾为小彤讲解《九阴素問》作者的神技那。
关于黄裳的流年骊歌徐徐展开在小彤的芳扉触手可及那……太宗委派刻书之人,就是黄裳,黄裳乃是一名翰林大学士,在羲唐宿将独孤衰东征西讨平定地方叛乱流民山贼的时候,51岁的黄裳尚在优哉游哉享受学士的博览群書的生活,知天命之年的黄裳大概自己也不认为,自己这辈子会和武林、江湖等等扯上关系,可是世事就是这么难料。
黄裳刻书时已然61岁,因害怕这部大道藏刻错了字,太宗皇帝发觉之后不免要治其死罪,所以就逐字逐句极为细心的校读。
不料想这么读得几年下来(另外据野史记载,抛去资料收集,黄裳校对共花四年,每周需校对约二十七万字),他居然便精通天下道学,更因此而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乃是无师自通,修习内功外功竟成为一位武功的绝顶高人。
“真正的天才都是无师自通的啊!”毛小彤叹道,因为她太知道其中的行云流水和惨淡经营耳!
当时波斯拜火教传入中土专门搞一些刺杀颠覆活动,太宗皇帝只信奉道教,便于那年冬天下旨要已经是76岁高龄的黄裳派兵去剿灭摩尼教。
不料摩尼教的教徒之中,着实有不少武功的超级高手,众教徒打起仗来更是人人拼命,不似上林苑官兵那般贪生怕死,打了几仗一众官兵接连吃了败仗。
黄裳心下不忿,亲自前往摩尼教崆峒山,针对拜火高手发起终极挑战,一口气杀了几个法王、圣女、尊者、邪龙……那知道他所杀的人中,有几个是武林中名门大派的弟子,于是他们的师伯、师叔、师兄、师弟、师姊、师妹、师姑、师姨、师干爹、师干妈一古脑儿的出来,又约了别派的许多好手,来向他为难,骂他行事不按武林规矩穷凶极恶……
黄裳道:“我是做官仕途人,又不是武林中人,你们武林规矩甚么的,我怎么知道……”
对方那些姨妈干爹七张八嘴的吵了起来,说道:“你若非武林中人,怎么会武?难道你师父只教你武功,不教练武的规矩么?”
黄裳说道:“我没师父。”
那些人死也不信,吵到后来,一动上手,黄裳的武功古里古怪,对方谁都没见过,当场又给他打死了几人。
最终黄裳寡不敌众,也是受了重伤拚命逃走那,那些人气不过,将他家乡的朋友学妹杀了个干干净净。
黄裳逃到了一处穷荒绝地,躲了起来,将那数十名敌手的武功招数,一招一式全都记在心里,苦苦思索如何才能破解,他要想通破解的方法去杀了他们报仇雪恨。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终于每一个敌人所使过的古怪阴毒招数,黄裳都想通了破解的法子,忒地十分高兴,料想这些敌人就算再一拥而上,自己独个儿也对付得了,于是下得山来去报仇雪恨。
不料那些敌人一个个都不见啦,仇人们有的在青州,有的在五湖水乡,有的在甘陕、蜀山……黄裳拉网式搜索真的是走遍四海八荒,终于给他找到了一个仇人。
这人是个蜀山峨眉蝉院的女侠,当年跟他动手之时,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但黄裳找到她时,见她已变成了个六十来岁的老婆婆那……
原来他独自躲在深山之中钻研武功,日思夜想的就只是武功,别的甚么也不想,不知不觉竟已过了四十多年。
直见见那老婆婆病骨支离,躺在床上只是喘气,也不用他动手,过不了几天她自己就会死了。
黄裳数十年积在心底的深仇大恨,突然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还给那老婆婆喂粥服药,那黄裳心想:“原来我也老了,可也没几年好活啦。”
可是黄裳心想我这番心血绝不可就此湮没,于是这才把毕生所学研发的武技写成《九阴素問》藏之于名山以待传之于后世,并将经书藏于一处极秘密的所在,尺素神笺直到今天仍旧不见天日哪。
“呵呵,未必你就知道下落那?”毛小彤素来洞悉刁克利的神通广大,不禁兮兮追问调侃而已尔……
二人从阆仙洞沿石阶而下,向左绕翠竹古径,沿山出圆门过彩虹亭,折而循环山树荫花径,过荷花池,便至耸立于前的观星楼。
楼前有阆中天文学巫师——落下闳,所创制的太初浑天仪,观星楼为三层六角楼,高24米,顶楼飞檐峭壁矫夭不群!
从此楼下嘉榄林,乃是怀君亭掩映在桃花林掩映之树荫深处,抬头可见远山似粉黛轻煙,近看则花木拥簇,忒地升起人间仙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