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记·圖经》载:“武周山在平城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山之南面千仞壁立。”
平城位于云中镇西南百余里之外,乃当年拓跋家族的皇都治所。
沙门统——昙曜,在此开凿5大石窟,人称为昙曜五窟。
据说是显示鲜卑尨胤神权之无限,5大石窟的中央,均显化嵯峨世尊圣颜,象征鲜卑五裔鳯皇。
鲜卑以鳯为图腾,鲜卑王乃号称鳯皇之裔。
二人来到石窟前细细浏览5窟世尊容颜……
洞窟呈椭圆形穹隆设计,窟内宽敞,主位大神占去大部分空域。
第一窟乃以伎乐驰名的洞窟,中央主神立于莲畿上,仰首拡胸,气象万千,在冒险家眼里被誉为"东方的凯撒。"
两厢各一众乐伎——
或英俊清秀、或肃穆端庄、或披千叶袈裟而立、或合十而坐……
周壁千佛、佛龛:或吹笛、或弹琵琶、灵动夭夭、蕴姿美妙、叹为观止。
第二窟露天世尊,乃结印、拈花、跏趺坐,屹屹武周山鳯皇的象征;鲜卑太祖尨颜,高1037米,尨体石质坚汀,现世完好;造型古朴硕大:两肩宽厚、袈裟右袒、面形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
作为背景的大焰纹、坐佛、飞天……一干浮雕十分靡华,衬托主神愈发刚健雄浑,天之骄子。
平城一度是鲜卑各大家族的天街、新京、文治的中心。
历代沙门统——法卉、达磨、秀荣、须陀、希阡、昙曜,均先后莅临武周山灵岩寺弘扬佛法,光大禅门……
在禅门大德潜移默化之下,鲜卑各代崇信梵魂,法卉提出:“鲜卑鳯皇即当今如来。”这一理念极大鼓舞了鲜卑尨胤皈依梵魂的夙愿。
依次洞窟的主尊乃是:第三窟施无畏印的世尊立像、第四窟施禅定印的世尊坐像、第五窟施龙象印的世尊狮身度母像。
二人只看得神魂颠倒、目眩奢靡……“这昙曜,乃何方神圣也,妙手通天、平步青云、浑若平常事耳?”羿晃啧啧自語。
老仆赫连伦按图索骥一般,萦萦奏道:
”昙曜,北魏沙门,武威郡姑臧人也,生卒年不详……年少出家,原在凉州竹雲寺修习禅业,为太子拓跋灿廷所礼重。
“太武天君废释庙,北方宝铎零落,佛事断歇,沙门多还俗废十诫。
“曜独坚固道心,俨然持守其身无逾矩……太子再三劝喻赏赐仕女,仍密持法服、器物,不暂离身;闻者叹重之,卒于喀喇崑崙之雪隵。”
羿晃仄仄叹道:“如此人物不复得见,穷沧溟无涯之恨事也!”
赫连伦恭谨奏道:“不妨,此人编撰一笺《大吉义神咒经》,可窥其神。”
羿晃追问道:“何以缘起乎?”
赫连伦渊博湮通、引经据典说:“帝释与阿修罗戦而败,请救于佛,佛为说大结界咒,次有一切天龙鬼神次第助佛说咒,乃封印阿修罗……于灵鹫山下第十八层地狱。”
羿晃嘿嘿一声道:“老赫连,来一段偈子!”赫连伦打躬吐声奏道:
寂灭无为最上尊
调伏诸根悉清净
自得解脱亦脱彼
解脱一切生死轮
己自得度亦度他
能度生老及病死
最上调伏诸外道
今礼二足天人尊
羿晃一介武夫,素来好学不耻下问:“二足是什么意思?”
赫连伦摇摇头逊道:“奴才也不知道,想来是诸佛甚为爱惜双足,头陀行,不三宿空桑之下……”
羿晃再次询问:“头陀在梵语是什么意思?”
赫连伦答道:“像抖落灰尘一般抖落烦恼,不三宿空桑,以免生情烦恼乎?”
羿晃赞道:“好昙曜沙门统,神品坚贞、志气高藐、风度矜雅,乃吾等之同道中人也!”
谈话间二人盘旋登上武周山一,直见怪石嶙峋扑来桀桀鸱号。
蓦地乞乞一声怪枭,无数银环蛇从树林间鱼贯而出……
二人忙爬上一冈,静观其变凝神接敌。
这武周山据说有一化石,乃是史前三叠世幻龙魂魄所氲,最为灵异呼风唤雨。
党项人以白驼山为牧蛇基地,不意在此见到牧蛇异象,三蛇奴,手提木杖凘凘发声呵斥,蛇奴皆一身白衣,驱赶银环蛇迂回去往灵岩寺后山,一冷泉之荫。
银环蛇剧毒,噬人必尸、例无虚发、毛骨悚然。
三蛇奴见有生人擅自闯入禁地,远远呵叱银环蛇,层层包围了一堈危地不速之客,默不作声,僵尸骇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