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可行性报告(三)(2 / 2)

龙腾大夏 执迷不悟 1599 字 2020-09-27

其实当时在列强们的眼里,中国也是属于“列强”的一员,因为中国有那样的底蕴,几千年的文明积累,不是闹着玩的,只不过没有一个与之匹配而且强大的政府而已。当时的中国,即便是再落后,再无能,比起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还是要强大很多的,毕竟疆土和人口摆在那里,文明的底蕴摆在那里。

事实上,中国也不是完全没有反抗之力,比如镇南关中法战争,中国就打败了法国,又比如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列强们还是看到了中国人们的恐怖,甚至是太平天国运动,中国人所爆发出来的恐怖战力,也足以让列强们恐惧和警惕。

即便是当时最强大的英国,能够派往中国的兵力也是极其有限的,打下来容易,但是想要坐下来,那就难了,他们绝无那个能力。而且这么大一块蛋糕,列强们也不可能让某一个国家独吞,共同宰割,一起吃肉才更符合大家的利益,所以当美国人一提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时候,列强们立刻就同意了。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此时列强们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进入帝国主义的阶段,对土地和殖民的渴求,已经不是那么强烈了,相反,他们生产出了大量的工业产品,更需要的是快速变现和循环能力,需要考虑的是可持续发展问题,所以市场比土地更为重要。

这也是他们在打完清政府之后,提出的要求,基本上都是割地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居多,更多的进行经济压榨和商品倾销。

而且他们此时也遭遇到了强大的经济危机,为了尽快摆脱经济危机,他们更希望维持中国的稳定和市场,而不是一个失去控制的,乱糟糟的中国。

所以,当时列强们甚至是支持中国搞洋务运动的,因为洋务运动能给他们带来大量的经济利润和工厂开工的机会,比如清廷耗费巨资引进大量的技术,包括军事武器和工业技术,都是要花大钱的,这真是它们所急需的。

最想彻底吞并中国的,反而当时的日本,因为他们没有庞大的殖民地,本国资源也十分有限,所以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只能通过发动战争侵略别国来转移矛盾和危机,无能而又地大物博的清政府,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于是,日本才会决意发动了甲午战争,当时他们参战人数,达到了惊人的17万,甚至整个国家都动员起来了,最后虽然赢了,但死亡也达到13488人,这在西方列强眼中,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当时是清政府其实真的是有机会的,只可惜,清无能,只保朝廷,不保中国,他所做的一切,核心都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封建统治,维持自己的享乐需求,这是所有行动的前提。

所以,洋务运动只能是洋务运动,而不是洋务改革,更不可能是明治维新,即便是后来迫于压力,要实行宪政,要搞内阁,也只弄了一个皇族内阁出来,毫无公信力和影响力可言。

想想也挺正常,搞洋务运动的人都是谁啊,大多数都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样的汉族大臣,虽然名义上是由恭亲王奕和瓜尔佳·文祥主持的总理衙门所领导的,但实际主导的却是那些汉族大臣,做事情的也是他们。

满清贵族是什么德性,奕和文祥是什么德性,慈禧太后还不清楚么?所以她名义上是支持洋务运动的,但在内心深处,其实是有深深的忧虑甚至是反对的,所以,她宁愿挪用军费过生日,修颐和园,也不愿意北洋海军过于强大,威胁自己的统治。

在她看来,列强侵略,最坏的结果顶多就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还要不了清政府的老命,但汉族军阀却不同,一旦他们坐大造反,那就会立刻要了他们的满清朝廷的老命。

没什么比维持满清统治更为重要,所以慈禧才会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只求列强饶她一命,让她继续做傀儡。

所以,后来所有中国人都明白,想要依靠清政府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统一,想要通过清政府来拯救中国洗刷耻辱,想要通过清政府来赶走列强实现国家独立,那是不可能的,于是,各地的起义运动这才风起云涌,最终在1911年中,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清政府的统治轰然倒塌。

曾今有机会摆在面前,清政府却没有珍惜,这怪不得谁,只能怪清政府的统治者太过软弱无能,贪婪又毫无远见,为了一己之私,置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于不顾,只想着自己贪图和享受,醉生梦死,得过且过,这能怪得了谁?

无独有偶,岳枫现在所在的这个时空,大夏政府也是一样的嘴脸,一样的行径,一样的软弱,一样的无能,一样的无耻,所以败亡只是迟早的事情,有识之士都能看得清楚。

但此时此刻,它们对国内的统治还存在一定的基础,大部分百姓也还非常愚昧,国民经济又不行,列强也不允许九州坐大,所以岳枫才会提出走出国门,到外边去发展。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而且现在也有这个条件和机会。

怎么就这个条件和机会呢?请下回分解。

【作者题外话】:第一更为大家奉上,现在是过度时期,不过国际形势,却是必须要说清楚的,大伙儿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