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起来,现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争夺霸权计划。
英国妄图建立“更大的不列颠”帝国,目标指向全世界,夺取其他国家的殖民地。
后起的德国企图建立“大德意志”或“中欧帝国”,它将包括奥匈帝国、巴尔干半岛、西亚、波罗的海沿岸、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比利时以及法国的一部分,以及英、法、比、葡的海外殖民地,太平洋地区和拉丁美洲的巴西等地都是它侵略的对象。
法国在“复仇主义”的口号下,首先要求从德国手中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进而侵占德国的鲁尔矿区,夺取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沙皇俄国这个欧洲和亚洲的野蛮、残暴、反动的堡垒,一贯抱着它“从不改变、从不忽视的目的──俄国的世界霸权”。
奥匈帝国的计划是首先使塞尔维亚变为自己的附庸,巩固它在巴尔干半岛东部和西部的统治地位。
意大利的目标是在地中海建立自己的霸权,因此要侵占的里雅斯特和阿尔巴尼亚,瓜分小亚细亚及非洲沿岸地区。
美国的称霸计划是首先在西半球确立自己的优势,把占领加勒比海作为独占西半球的起点,并以菲律宾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和东亚。
日本则以霸占整个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作为自己的侵略目标。
总之,世界就这么大,蛋糕就这么多,你也想吃,我也想吃,大家都想吃,那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这也导致了各种各样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大家合纵连横,互相交错,就铸成了现在的世界格局。
这大概就是地缘政治发展到极致的结果,即争夺所谓的国家的“生存空间”。
地缘政治学把国家看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像动物一样,也存在在优胜略汰物竞天择的关系,而生存空间,指的就是足以供养一国人口的土地面积和自然资源。
国家既然是一个有机体,为了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那它就必须进行扩张。
于是,这就至少包含的三个内容:
通过对地理空间的控制,谋求霸权或国际关系主导权。包括统治或领导世界的能力,在全球或地区格局中的主导或优势地位,以及通过空间实现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控制能力等。
通过对资源、贸易、市场、运输线、领土、海洋等关键地理要素的占有或控制,既加强国际政治权力,又获得现实利益,增强国力。
通过建立地域安全体系,如建立势力范围、缓冲地带等,或作出均势格局安排,谋求有利于自身安全的地缘环境。
所以,依照这样的内容,有产生了有关国家安全战略的理论,即“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和“空权论”等。
现在这个时代,明显还是“陆权论”和“海权论”的时代,尤其是海权论,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世界,所以各国都在拼命的制造舰艇,发展海军。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告诉大家,历史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社会在某一历史条件下发展到某种状态是必然的,就像现在的国际形势。
虽然身处另外一个时空,但历史格局却是大致相同的,就像岳枫所在的世界,正处在列强们因为分赃不匀,而准备大打出手的战争前夕,列强们同床异梦,各怀鬼胎,这就给了越风浑水摸鱼火中取栗的机会。
事实上,就算前世,如果清政府能够把握住机会,还是有一些机遇的。
当时的中华大地虽然是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但此时统治中国的,仍然还是清政府,列强们并有完全消灭它,因为他们没有彻底吞并中国的能力,中国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人口又多,自身又有独特而又统一的文明,真要把中国人逼急了,大家都起来反抗,那谁也讨不了好,只能慢慢放血割肉,一步步想办法蚕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