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闷在心里(1 / 2)

鱼安安闻讯,先赶去罗苑见罗老夫人,之后又同二老一起来到何府看望产妇与幼儿。

鱼安安和宣珍不算太熟悉,坐下来陪着说了一会儿话,眼见宣珍昏昏沉沉地要睡过去,她便起身退出卧房,来到隔壁的婴儿房。

此时何夫人、罗老夫人、宣夫人及其宣家的几位女眷都坐在那里,围着何家的小少爷怎么看都看不够。

在这些人里,鱼安安只跟罗老夫人熟悉,其次是何夫人,另外几位只是有过一面之缘。

所以她进去的时候动静很小,大家也就没有注意到她,她便现在罗老夫人身后朝摇篮里看上几眼。

小小软软的一团被包在襁褓里,只露出一张好似小孩儿拳头大小的脸,皮肤泛着红,皱巴巴的。

果然,刚出生的婴儿确实不怎么好看,一时间也看不出长得像谁。

便在这时,正在安睡中的婴儿,忽然发出“哇,哇”地啼哭声,特别像是只小奶猫发出细弱地叫声。

孩子突然一哭,着实把几位大人都吓住了,急忙轻手轻脚地去检查,是不是尿水水了?拉臭臭了?还是哪里没有躺好?

后来忙活了一通,小婴儿不仅尿了,也饿了,急忙叫来奶娘来喂。

直到这个时候何夫人才注意到鱼安安,当年在遂安县时,何夫人是非常欣赏她的,只可惜她与何家有缘无分。

如今听说鱼安安自己也在京城扎稳脚跟,开了一家银楼,生意做的也算红红火火,这对于一个女子来说着实不容易。

也因此,何夫人对她还多出几分敬佩。

“这位鱼姑娘乃是罗老的关门弟子,与我们何家也颇有些渊源。”何夫人向亲家这边人介绍了鱼安安的身份。

宣家也是开银楼的,这些年又与何家走的近,宣夫人自然晓得罗老在金银匠当中的造诣与地位,在京城中也是能排得上名号的。

宣夫人忍不住多打量几眼鱼安安,视线几次落到她头上那顶银色小冠上,那小冠上的形状与花纹十分奇特,他们宣家也是百年老字号了,却对这种造型闻所未闻。

这时,宣珍的婶婶突然开口说道:“秋水楼?我之前好像听人说过,仲秋节那日你们银楼推出的三套头面,着实风光了一把。”

鱼安安赶忙道:“宣二夫人严重了,不过是楼里几位匠师异想天开,取了个巧,倒没想到歪打正着了。”

宣夫人笑起来,“鱼姑娘一介女子,又年纪轻轻,便能将银楼经营到这种程度,可谓是巾帼奇才了。”

鱼安安惶恐道:“宣夫人实在是太抬举我了,这巾帼奇才的名号我可当不得。”

“要说这京城中由女子主事的银楼,约莫该有十家左右,但能在这十位中崭露头角的,也不过十之一二。何夫人算一位,另外还有金玉楼的程夫人。”

宣二夫人说到这里,又深深看着鱼安安,笑着说:“如今该把鱼姑娘也算进去,便是三位了。”

鱼安安觉得她们真是太高看她,将她捧得太高了,着实让她感到一阵压力。

不过,想来她们说的也不过都是些场面话。

鱼安安想了想,不再急着否认,只是一直保持着得体谦逊地笑容。

而她在听到宣二夫人提起金玉楼时,脑海里陡然间跳出那日在金玉楼门口遇见的那位妇人,越来越觉得眼熟,可就是想不起来她是谁了。

鱼安安为了陪罗老夫人,一直在何府待到晚上。

用过晚膳以后,罗老与罗老夫人今日便要留在何府歇息。

鱼安安惦记着晏非,晚饭结束没多久便向众人告辞。

谁知她将将坐着马车走出不远,何礼竟骑着马追了过来。

鱼安安打开车窗,疑惑地看着他。

何礼矮身对她说:“天色不早了,夜路不安全,我送你一程。”

“坐着马车呢,有什么不安全的。你快回去吧,少夫人正是需要你陪伴的时候。”鱼安安笑了笑,冲他摆摆手。

何礼却没有掉头回去,“无妨,这几日我都会留在家里陪珍儿。”

鱼安安奇怪地看他一眼,没有再多说什么,半开着窗户坐了回去。

待到马车快要走到秋水楼时,鱼安安连忙对车夫叮嘱一句,“继续往前走,遇到第二个路口往左拐。”

车夫应一声,鱼安安重新坐回去。

这时何礼骑着马靠近窗边,低头问道:“是要去晏宅?”

鱼安安抬头看过去,却是逆着光,根本看不清楚何礼的脸,更不知道他此刻是怎样的表情,“是啊。”

何礼沉默下来,过了一会儿又问道:“你……这么晚过去,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