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给他们赎身(2 / 2)

闺门娇 昭昭的小月亮 2006 字 2021-07-07

大老爷要管理的可不是这样一个村庄,他平常要做的事情多了去了,一时之间太忙了,没有来得及顾得上自己写的信,这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吗?

而且那县官老爷本身和他也不是什么极为亲密的交情,这个县官老爷的信件会排在其他重要的事情之后,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蒋丛说只求那一封信能够被秦家老爷看到,不要早晚,他也不争这些,只要有一天秦家老爷能够看到自己写的那封信,愿意给他回复,那就已经算是胜利。

同时他本身也没有任何懒惰和懈怠,这些日子他不仅在后院之中做出手工,拿那些木偶去镇子上卖,还在想因为自己还颇有本事,是不是能够在村庄上办一个学堂?

不过这个念头并不是很实际,因为首先所有的现实条件就已经把办学堂这一条路给掐死了。

因为对于这里村子里的人来说,他们重要的并不是去学习那些科考知识,而是学习如何去耕种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农人。

学习那些在反复的实践之中才能得到的经验;学习那些在山上打猎的时候,如何与猎物搏斗而不受伤的技巧;学习那些在山上行走的时候,怎么样去辨别有毒和没毒的野味。

这些的学习价值,对于这些村子中的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蒋丛说也知道自己以前学习的那些之乎者也并没有什么大用处,这些话说给他们听,那就跟听天书一样,说不定还叫他们听了昏昏欲睡。

毕竟每一次蒋丛说尝试着和家里的那几个皮猴子似的弟弟妹妹讲这些的时候,那些小孩听了就是满头打瞌睡,但是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的时候,那一个个的眼睛放光,神采奕奕,好像从来不知道这辈子睡觉是什么事情。

这些也都是蒋丛说完全不擅长的领域,毕竟他从前读的都是圣贤书,而不是如何耕种的知识。

蒋丛说也有一些别的突发奇想,就是觉得这里的村民们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他们所有人代代相传,口耳相传的那些经验,关于打猎的,关于如何在山上辨别有毒和没毒的野味的,这些都是很宝贵的经验。

如果可以的话,有没有可能够把这些知识写成一本书,用来传阅,把里面记载的知识传授给这村子之中那些年纪轻轻的还没来得及去实践的那些青年人,会不会有很大帮助?

因为以往的这些经验都需要口耳相传,如果有一本书装订成册的话,应该会极大的降低学习的难度。

可是这也有一大问题,那就是这里的村民们虽然会说话,但是他们这些人从小并没有怎么读书,他们还真的不一定认得了字。

年纪小一点的小孩子学学习还算简单,可是对于那些已经十五六岁的或者是二十多岁的青年壮年壮年人来说,那就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了。

而且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很多人不愿意把这些的知识说出来,他们牢牢的把握这些知识,平常也是靠传授知识来给家里挣钱吃饭的,如果自己想要从他们口中问出那些他们视为生活来源的经验,恐怕会很难很难。

那毕竟谁做生意也不会先把别人的饭碗给砸了,做这样的事情容易引起众怒,何况这也都是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要是谁心里因为这样的事情生出了怨气,到时候还要报复他,那就不好了。

而且也不仅仅是这些问题,

就算他可以愿意出钱去买断这些知识,可是买断别人经验的价格一定是非常昂贵的。

传授知识这么一点活就可以够一个人吃一辈子了,收收徒弟,徒弟们,还能帮自己做事,那叫一个快乐。

既然已经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为什么要一次性把自己的饭碗给砸了?就为了换一些能够花完的钱?

一辈子吃喝不愁,还有人可以让自己消遣,和一次性把这些东西全卖出去,最后全都被花了个一干二净,谁也知道选哪个选择更靠谱吧!

但是这个念头作罢了之后,蒋丛说心里又想到了别的念头。

虽然没有办法在村庄上面开设传授知识的学堂,但是蒋丛说其实也可以去外面的镇子上面学堂之中当老师教书,他对于自己在学问上的本事,还是非常自信的,尽管他对做学问本身并无太大的兴趣,但他确实客观存在着丰富的知识,教导一些学生还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绰绰有余。

不过这个想法也其实并不实际,如果他想要去镇子上面当教授先生的话,这就意味着他常常要往镇子上去。

从他们的村庄到镇子上要走很长的距离,他总不可能每天睡觉的时候就起来,然后往镇子上赶,等到早上去镇子上,上一天的课,然后又花一半个晚上的时间回到家里吧。

不要说那样累不累,还要不要不睡觉了,他这样一天到晚的奔波的话,根本就没有办法和自己的妻子有任何的相处机会,也没有办法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蒋丛说虽然很想要找到一些赚钱的方法,但是如果赚钱的代价是和自己的家人们分开的话,那他就不是很愿意进行这样的活了。

而且如果他真的和李春秀成亲,两个人以后一定会有孩子,因为他自己过过了没有父母亲陪伴的童年,那种日子真是又孤单又绝望,每次看到别的小朋友有父母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格外的像一个局外之人。

所以他很想要自己的孩子不留下这种遗憾,他不想要离自己的妻儿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