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中秋鸿门宴(1 / 2)

夷水悲歌 葫芦生 1540 字 2020-03-19

覃声鸾一愣,摇摇头说:“没事,没事。”

冯老爷笑着说道:“贤侄今儿言谈全不似往日,若是有事,尽管说出来就是。”

“这个……冯大伯,声鸾确实有个为难之事,又不知如何开口。”覃声鸾沉吟一阵,才低声说道:“我大军进驻官店口以来,钱粮军需主要来自三处,一是当初武魁攻下石斗坪黄家及打击黄姓族人所得,二是老娃沟一战大败赵源生官军的缴获,三是宣恩过来时随军携带。但数月来,一两千人马吃喝用度,伤亡兵勇的医治抚恤,流民百姓的帮扶救济,都是不小的花销,没有新的来源就会坐吃山空。

不瞒大伯,如此以往,不出一月,营盘岭的运转便难以为继。前些日下面兄弟到官店口一些大户,摊派钱粮,那些大户首先便问,冯家乃是官店口第一大户,他们出了多少?军中弟兄回来说起,声鸾无言以对。故而,此事毫无进展,不知如何是好。”

冯老爷闻言,深邃的双眼直直的看着覃声鸾,半晌,才叹了口气说道:“其实,大伯心里是明白的,贤侄大军进驻营盘岭以来,未曾为难官店口一方的大户人家,多半是因为冯家挡在前面,动我冯家贤侄于心不忍,不动冯家又难服众。今日既然把话说到这份上,我给贤侄交个底,冯家也不是冥顽不化不知进退之人。

莫怪大伯说话不中听,自古以来,兵匪无异,官军也好,义军也罢,不都是打到哪里吃到哪里么?行军打仗所需吃喝用度,还不是得就近摊派。能够有个尺度,给当地贵贱都留条生路,那就算仁义之师了。所以,即便是室而外人领军进驻,一声令下,还不是不敢不从,况且贤侄与冯家向来交好,总不至把你过分为难。只是,只是……”

“有大伯这句话,声鸾感激不尽!”覃声鸾闻言赶紧站起,深深施过一礼,说道:“大伯似是有难言之隐,尽管说来,声鸾定不会使您为难。”

“那好,大伯就直言坦陈了。以贤侄之见,当今天下,是朝廷势大还是白莲军势大?”冯老爷问道。

“就眼前来说,无疑是朝廷势力大得多。”覃声鸾点头回答,又说道:“不过,当今朝廷已经是千疮百孔,日薄西山摇摇欲坠,而我白莲大军,上应天命下顺民心,犹如旭日初升,假以时日,势力此消彼长自会盖过朝廷,推翻鞑子改朝换代乃大势所趋!”

“既如此,大伯也说句实话。自从武魁武先锋攻占石斗坪,官店口一带大户,早已是惶惶不可终日,大家都明白,要想一毛不拔过上安生日子,肯定是不可能的,我冯家也有所预料,倒是沾了贤侄的光,几个月来相安无事。正因如此,大伯我心底才越发不踏实!”冯老爷缓缓说道。

覃声鸾急忙问道:“这是为何?”

冯老爷喝了口茶,压低声音继续说道:“不瞒贤侄,当初黄七哥联络冯家,一起在石斗坪抵抗白莲军,大伯称病不出作壁上观,一众乡绅已有许多微词

。这事已经过去,随他们说就是,即便是当真理论起来,我也可以坚持病了就是病了,其他意图不过是别人揣测而已,并无凭据在手。

但正如贤侄所言,目前朝廷势力远超白莲军,白莲军永驻官店口便罢,若是哪一天他处战事吃紧,贤侄需转战撤离,官店口自然又被官府掌握。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官府追查起来,贤侄与冯家交好的传言,便或因带头纳粮纳款而坐实,那时,冯家恐怕会有灭顶之灾!大伯年事已高,早已不把生死放在心上,但秋云他们兄弟姊妹年轻,冯氏一族家大业大,根基又全在官店口,大伯不敢遗祸子孙啊!”

这一番话把覃声鸾也听得毛骨悚然,半晌做不得声,良久才说道:“这一层声鸾也是想到的,白莲军初举义旗,清廷树大根深,大业实难一蹰而就,其间难保会有反复,大伯所虑确实有理,冯家上下安危不得不有所顾忌。此事真是难办!”

冯老爷眼睛看着茶杯,自言自语嘀咕了一句:“如果是白莲军依仗人多势众,高压之下,冯家不敢不屈从,那就自然另当别论了!”

“多谢大伯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多谢大伯指点!”覃声鸾闻言瞬间明了,站起来一躬身道谢,接着又说道:“只是,如此行事可能会伤及冯家面子。”

“与合家老小的身家性命相比,面子实在算不得什么!”冯老爷微微一笑:“何况,大伯可是什么都没说,更谈不上指点!”

“是,是,大伯什么都没说!”覃声鸾一怔,与冯老爷对望一眼,两人同时一阵大笑。

隔壁冯秋云齐莺儿听见笑声,一齐过来,一个问爹一个问哥,什么事那么开怀,冯老爷支吾几句,覃声鸾也一笑敷衍。

回转营盘岭,覃声鸾已经有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