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堂屋正中央,摆放着一个装满五谷杂粮的大斗,最上面撒有面粉。冯家三哥背着冯秋雨先跨过大斗,再把冯秋雨放在斗上,踩出一双脚印,这叫“踩斗”,祝愿娘家五谷丰登。踩斗后,继续背着往外走,出得大门,随来接亲的罗家小姑子取出一双婆家准备的绣花鞋,替冯秋雨穿上,春兰在一旁接过换下的鞋,交给冯家大嫂,带回屋去由娘家收藏。这是给娘家留下富贵财气。
换好绣花鞋,三哥这才矮身让秋雨双脚落地,由罗家小姑子和秋云一左一右扶着走向花轿。这时,冯家婶子将一把筷子抛向新姑娘头顶,口中念到:“一把筷子十二双,今朝送你到外乡。富贵将从今天起,贫贱将从今天完!”媒婆手执一把大红油纸伞,挡在秋雨头顶。这伞叫做“露水伞”,媒婆一直在后面撑着,直到秋雨上了花轿才收起。
冯家婶子和三嫂是送亲客,负责到婆家去交亲,三哥和秋云是小亲家,代表父母去拜会亲家,还有一些三亲六戚的送亲队伍,年轻的步行,年纪大的和女眷也都准备好滑竿、骡马乘坐。
“发亲…!”知客司高呼。
“起轿…!”押礼先生紧跟着高呼。
“轰,轰,轰……”三声炮起,唢呐声,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团。吹鼓手、大炮手前面开道,嫁妆先行,花轿居中,送亲队伍居后,浩浩荡荡,逶迤一里多远,吹吹打打,渐行渐远。
冯家发亲这天是双日,官店口逢场。覃声鸾早早挑起货担出门,在八方客栈一侧,占了个敞亮地方,支起货箱,摆开货摊。接亲队伍一到,街市上赶场的人,都涌向冯家大院前面看热闹去了,一下子这边街段冷清了许多。覃声鸾也想去,但终究觉得有失风度,便坐在马扎上,远远的看着冯家大门口发呆。
这一呆,就是个把时辰,偶尔有一两个赶场乡民前来,问问货品价格,覃声鸾也是心不在焉,有一搭没一搭的,应付一番。直到冯家大院门
前再次点起三眼铳,锣鼓鞭炮乱响,迎亲队伍渐渐远去不见踪影,覃声鸾才慢慢回过神来。
看热闹的人都散开到街市,该卖的卖,该买的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街市上再度热闹起来。
货摊是早已摆好的,只是有客人光顾后,大都会摸摸看看,隔不多久货品就变得有些凌乱。覃声鸾起身将货品整理一遍,又从货箱底下拿出个五寸见方的锦盒,仔细擦拭一番,小心翼翼打开。
锦盒之中,一枚鸡蛋大的白玉莲花赫然呈现。
将锦盒放在银饰一格的醒目位置,敞开盒盖,那朵白玉莲花在银饰堆里格外显眼。每到一处,摆出白玉莲花,是覃声鸾必做的一件事。
街市繁华,又是双日逢场,生意不错。不多时,覃声鸾已做成一二十件买卖,虽不是很值钱的东西,算算差价,也足够一天的食宿花费了。做生意只是幌子,但能多卖点货品,也是蛮有成就感的。
其间,也有人上前打听那朵白玉莲花,覃声鸾都漫天喊了个高价,一分不让,后来嫌别人还价麻烦,就干脆说,这是家传的聚财护身之物,不是出售的货品。
旁边隔着一个货摊,摆着个熟食担子,担子一头担着木炭火炉,上面炖着一桶开水,可以煮面条,担子另一头则装着挂面、佐料、碗筷,还有蒸好的包谷粑粑,洋芋粑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