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幽州风云(2 / 2)

天玄地黄录 水木熊 2736 字 2020-09-04

野猫伸出一巴掌打在店家后脑上,骂道:瞎了你的眼,看看这人是谁。

店家吓了一跳,不敢造次,仔细看了吴汉几眼,旋即挤出些笑容。

原来是金错刀吴爷,听说你当县令了,真是恭喜啊,不过你这

吴汉喝道:还会白拿你东西吗?喏。抛过去一锭银子。

店家连忙道谢,走了开去。

野猫又拿起一笼馒头,给周围的难民送去:来来来,每人一个,都有份啊,遇到我们吴爷,算你们运气。那些难民便即围了过来,拿了馒头后,喜滋滋地去了。

吴汉将剩下的几个馒头全塞在儒生怀里。

你是从哪里来的?能陪我聊一会吗?

儒生怔怔道:我从南边逃难过来的,那一带都在打仗。

南边?吴汉眼中一亮,是邯郸一带吗?

算是罢。我本是个教书先生,在巨鹿郡的一些大户人家那里混口饭吃,现如今王郎正与刘秀在那些地方交战,百姓们躲的躲,逃的逃,哪还有心思请我教书?我听说这渔阳郡还算太平,便一路赶了过来,希望在这讨个生计。

吴汉大喜,拉着对方往路旁走去。

果然是个有学问的人啊,咱们到那边慢慢聊。

儒生初到此地,见到这么热情的人,也想攀点交情,当下欣然接受。

吴汉笑问:你痛恨王郎和刘秀吗?是他们害得你流离失所。

这都是王郎那个算命先生给闹的,跟刘秀没有关系。王郎没跳出来之前,河北在刘秀的抚慰下一片太平,即便是现在,很多人听到刘秀回来了,都跑去归附他。

哦?吴汉一脸兴奋,差点笑出了声,旋即装出一副忧虑之色,我们太守正在王郎和刘秀之间犹豫不决,要是他能听到这些话就好了。言罢长长叹了口气。

儒生大吃一惊,急道:千万别跟着王郎瞎混,要是我肯定支持刘秀啊。

吴汉道:我是个粗人,嘴笨得很,说服不了太守,不如你帮我劝劝他?

儒生怔怔道:就我这个身份不合适罢?

吴汉道:我给你弄一张檄文,就说大司马刘公急发渔阳突骑南下平乱,你谎称在途中偶遇刘公,心中感念其威德,遂主动出使渔阳。这么一来,谁敢对你不敬?

儒生吓了一跳:你要弄虚作假?我读的是圣贤书,不能和你干这种事。

诶这檄文虽然是假的,内容却是真的,人要学会变通啊,是不是?

这好像有点道理。

吴汉趁热打铁,继续劝导:太守和我是好兄弟,有我这个安乐令给你撑腰,你尽管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给他听,说不定能得到他的赏识,在这谋个一官半职的。

儒生大喜,眼睛都亮了起来:那我就变通一下,和你疯狂一回。

吴汉拍着儒生肩膀笑道:这就对了嘛。

转脸朝野猫道:赶紧把家伙都拿出来,做回你的老本行。

野猫不断地从身上掏出东西,有笔,有帛,有墨,有砚,有玉石,有刻刀。

儒生眼睛都看直了。

吴汉把一张缣帛铺开,朝儒生笑了笑。

檄文你自己写,好了之后盖上大司马印就行了。

野猫从怀里摸出一张现成的檄文,拿起一块玉石和上面的印章比划了一下。

大司马印真够大的,我身上可没有这么大的东西来做印。

吴汉的目光一阵乱瞟:随便找个柔软一点的东西,那才雕得快。

这时,正好有人推着一车萝卜走过,吴汉心中一动,追了过去:站住。

那人吓了一跳,颤声道:官爷有何指教啊?

吴汉笑道:拿两个萝卜用。扔下一把铜钱就走了。

到了野猫身前,吴汉看了一下那个印章,忽然将萝卜抛起,拔刀挥砍一阵。

空中落下两块方方正正的萝卜,吴汉用刀接住,递给野猫。

野猫谑道:哥哥好眼力好刀法,大小正好哩,不过这玩意行吗?

吴汉道:试试看喽。

野猫把两块萝卜捏紧,往身上蹭了蹭,去除表面水分,对着印章雕刻起来。

地鼠已经在给儒生磨墨了,不一会的工夫,檄文已经写好。

吴汉看了一下,十分满意,就等野猫把萝卜印刻好。

成了。野猫欢叫一声,将一些朱砂抹在萝卜上,往刚写好的檄文盖去。

儒生一脸惊奇,拿起檄文瞧了又瞧。

除了稍微有点模糊,几乎一模一样,真是好手艺啊。

吴汉他们都大笑起来。

儒生收了檄文,朝吴汉拜别:我这便去面见太守。

吴汉做了个送客的姿势,转脸朝野猫和地鼠道:咱们回都亭等候消息。

三人兴高采烈地往回走去。

过不多时,官寺有人来请吴汉再去太守的书房议事。

吴汉他们立刻猜到是怎么回事,一定是刚才的儒生把彭宠说动了。

三双眼睛转了转,满是喜悦和兴奋。

吴汉道一声:走。带着野猫和地鼠一同前去。

到了书房,吴汉发现刚才的人一个不少,自己遇到的那名儒生也在场。

彭宠朝儒生露出一个笑容。

人都到齐了,麻烦这位义士再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与大家说一说罢。

儒生微笑回应,便即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待得儒生把话说完,屋内静悄悄的。

吴汉一声大笑,赞叹道:传闻果然不假,大司马刘公深得民心啊。

彭宠忽又招手,让人把儒生带来的檄文给大家传阅。

檄文很快传到吴汉这里,他假装扫了几眼,故作惊奇。

大司马刘公到这时候还对咱们如此信任,此知遇之恩也。

看过檄文的人也都出声附和起来。

真是大司马刘公发来的檄文,他对我们渔阳郡可是寄予厚望了啊。

这檄文写得真诚,令人看得热血沸腾。

是啊,刘公比王郎有礼貌,有诚意,不如跟着刘公算了。

诶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有人忽然发出一声惊叫。

出声的是名正拿着檄文的官吏,他道:檄文上的印章怎么有些古怪啊?

吴汉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脸色有些难看。

附近的人伸头一看,问道:哪里古怪了?

你看这印章的中间,怎么有一道细缝啊?

是啊,大司马刘公之前发来的檄文可不是这样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往那儒生瞧去。

吴汉心中惴惴,目光四下瞥了瞥,有两道目光正好也往他瞥来。

是彭宠和寇恂。

对方似乎在怀疑他,然而他此时只能装傻到底,像是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

就在吴汉手心冒汗的时候,儒生不慌不忙地道:有道缝那就对了,我听说大司马南下的时候,被追兵追得急了,半路摔了一跤,把大司马官印都给摔成两半了。

屋内登时发出一阵哄笑,大家一下子都释然了。

吴汉紧绷着的心弦松了下来,跟着大家咧嘴而笑,他是笑得真开心。

野猫把脸凑过来,低声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读书人说假话。

吴汉登时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等到所有人把檄文看完,彭宠道:诸位,道理再明白不过了,我想聪明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择了。我决定发兵三千助刘秀,以吴汉行长史,盖延、王梁一同前去。

吴汉、盖延、王梁三人大喜,朝彭宠拜道:得令。

有人忽然走了出来:还有我严宣啊,我也要随军南下。我这个都尉虽然是买来的,但在大事上不糊涂,我相信跟着大司马刘公,一定有前途,说不定能封个侯。

连买官的事都说得出口,众官吏都被他逗乐了,无不大笑。

彭宠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准。

严宣无疑在这时候做了个好榜样,彭宠巴不得有这么一个人出来引导风向。

一时间,屋内尽是欢声笑语,竟然没有一个人反对。

寇恂见渔阳郡终于大局已定,当真惊喜不已,遂朝彭宠拜别。

恭喜太守大彻大悟!我也该回去复命了。

彭宠笑道:那好,咱们两郡的兵马,五日后在蓟城会师。

寇恂欣然道:一言为定。

吴汉蓦地仰天一笑:我这便派人去幽州各县,杀光邯郸来的使者祭旗。

对对对。

这阵子受够他们了。

屋内尽是豪放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