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师弟,你可别认为这就是十根柱子这么简单。这十根龙柱里的火,与十道疆土息息相关。若是有一道发生战乱,或者出现天灾。立马就会应现在这火焰上。你瞧瞧,这十尊火焰烧的起劲,证明咱大唐现在是国运昌盛,天下太平。”
牛栏山说到此时,眉飞色舞。
倒是宋念安,从小到大,只是一个但求温饱的小乞丐,小混混。心中并没有什么家国天下。对于牛栏山所说,心中其实并没有多少波澜。
现在他心心念念的想要找到那个白衣女子。至于别的。并没有想这么多。
二人继续前行,走过那条青砖大道,来到平天塔前。
一层大殿的门开着,宋念安等牛栏山跨进门槛之后,才跟着进到塔内。
一入塔内,首先就感觉这其中空间极大,十分空旷。
墙壁上有几幅壁画,有的画着江山河水,有的画着沙场点兵,最为醒目的一幅壁画是正对大门的那副地图。
那不是一张普通的大唐疆域图,图中很明确的标注出了一些位置。并在上面添加了小字注释。
宋念安识字不多,这上面很多字都认不全。
可是画中有一处,墨水像是刚写上去的一样,与壁画陈旧年代感格格不入。
宋念安认识那其中的两个字。
“雷泽”。
宋念安这就明白了。
传说中有七十二福地,三十六洞天。想必这张地图所标注的,便是大唐天下的洞天福地吧。
雷泽之地是三年前被寻炁士发现了入口,所以这个地方的字,最多是三年前写上去的。
“这缉妖司,平时就是这样,连个人影都没有?”宋念安问道。
“哪能啊,缉妖司每天都热闹着呢。”然后牛栏山喊了一声“接引人何……何在?”
话音刚落,就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一个矮个子男子。手里拿着类似账本的名册,走上前来,问道“是哪座道山佛寺的高人,还请报上名来。”
“罗泊山茅山道,牛栏山。”
那个矮个子男人,用舌-尖润了润毛笔,边记录边说道。
“哦,牛道长,有些日子没来了吧,你们罗泊山的那头驴子,还没被做成驴肉火烧呢。”
“接引大人说的哪里话,我家小师叔每天吃得好睡得香,好着呢。怎么可能做成火烧。”
然后矮个子男人抬头又抬起头望了望宋念安。问道。
“小娃儿,你是哪来的?”
宋念安学着刚才牛栏山的样子,说道“青城山,宋念安。”
“哦,原来是青城山的后辈。你们掌教师祖的四弟子,是叫……宁元子吧,天门山一战,折了一条腿,现在还坐着轮椅没?”
这矮个子男人,对江湖上各个门派上发生的事,可谓是了如指掌。
所以一听宋念安是青城山上来的,就问了这么一件事。
矮个子男人知道这些事,可他宋念安却不知道啊。什么宁元子,他根本就没听说过。
可宋念安脑子转的快,打着哈哈笑道。
“四师兄的腿,现在已经好了很多了。多谢您老惦记着。”
矮个子男子手里拿着的毛笔,突然停了下来,抬眼又打量了一眼宋念安,问道“四师兄?你管宁元子叫四师兄?”
“……”
“青城山掌教座下,一共就四个弟子,你管宁元子叫师兄,那你师傅是谁?”
“我师父……”
宋念安一阵语塞说不出话来。
知道自己可能是说错话了,宋念安脑子里开始疯狂运作。
宁元子是青城山掌教师祖的徒弟。那也就是说宁元子的师弟也得是掌教师祖的徒弟。可掌教师祖一共就有四个徒弟,那再说自己是掌教的徒弟,岂不是露馅了。
那个青衣道士。他的师傅王文卿是青城山的掌教师叔祖。一个师祖,一个师叔祖,也就是说王文卿是青城山掌教师祖的师弟。如果这么算下来的话,那个青衣道士应该管宁元子叫一声“四师兄”?
也就是说,如果自己的身份和青衣道人一样,那么这个谎就能圆过去了。
宋念安琢磨着要不要这么说,生怕自己说出口,就会越错越多。
矮个子男人先开口说道“把你的伏妖令拿给我看看。”
宋念安赶紧照做,把伏妖令拿给矮个子男人。
矮个子男人端详了一会之后,还给宋念安。语气很是平淡的说道。
“难怪你这小娃儿不肯多说,原来你是那个人的徒弟。本以为那个人一辈子都不会收徒呢,黄土都埋到天灵盖了,才想起收你这么个后生?行了,上楼吧。”
矮个子男人说罢,拿着那个账本,独自离开了。
宋念安不明就里,没太懂矮个子男人说的是什么意思。只是把伏妖令拿在手里。
心里只有一个偌大的疑问。
他说的那个人,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