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府衙。
这可不是寻常百姓该来的地方。
“京兆”一词,特指长安。最早出现在大汉王朝。但要说道建府,则是在大唐年间的事情了。
长安城,隶属于“雍州”。唐王便将长安城坐在的雍州改为了京兆府,管辖着雍州二十三个县,包括万年县,长安县,渭南县等等等等。
因为京兆府地处京城,故称之为“开府之尊”,“万府之祖”。
县衙,老百姓见的多了。自古都是击鼓鸣冤的地方。
县衙老爷堂上一坐,有那偷鸡摸狗,调戏妇女的,就按在堂上打板子。真要是碰上了穷凶极恶,杀人放火的,也是先一顿板子伺候,然后收监。等到三司会审,再秋后问斩。
可这京兆府衙可不一样。这里可以不受逐级上诉的约束,但凡是证实证据确凿的案件,根本就不管什么三司审不审,当堂就能处死。
所以京兆府衙的权利之大,远不是普通县衙能比。
宋念安站在京兆府衙门门口,来来回回已经转了好几圈了。
看着京兆府衙的朱红大门敞开着,往里面瞧却空无一人。
悬梁上挂着一块巨大匾额,上-书“京兆府”。
门前,是两只张牙舞爪的石狮子,高大威猛,栩栩如生。
门口站着的两名衙役,腰间配着长刀,跟两尊门神似的。
宋念安看到京兆府衙是这个架势,心里就是一阵打鼓。
哪有耗子不怕猫的。
哪有当贼的不怕当差的。
宋念安心里一阵犯嘀咕。
你缉妖司就缉妖司呗,起码也是个大唐正儿八经的机构。
你说你一个缉妖司,跟京兆府衙搅在一起个什么劲。
这要是在以前,宋念安是指定不敢来这个太平坊的,更何况是这京兆府衙门门口的这条街。
宋念安今天之所以来这里,是想去缉妖司找那个白衣女子。
昨日从青衣道人口中得知,这个大唐缉妖司,不在别的地方,就在长安城,就在这座京兆府衙里。
缉妖司是大唐的秘密机构,寻常人并不知道缉妖司的存在。所以缉妖司不可能在明面上,单设府衙。
得为缉妖司寻找一个遮挡,隐藏其存在。
京兆府衙,便成了那棵苍天大树,掩盖住了缉妖司存在的事实。
当宋念安徘徊到第六圈的时候。
把心一横。
心说自己混迹长安江湖,少有失手。这里边当差的应该不会认识自己。
而且自己现在不是长安城的“手艺人”。
现在他的身份是青城山弟子。
虽说这个身份是宋念安借来的。
宋念安壮着胆子上前,踏上府衙的石阶,来到府衙门口。
站在门口的衙役,一人伸出一只手臂,拦住了宋念安。
其中一人厉色道“此乃京兆府衙,不受民事,若要诉状,请去各县县衙。”
被拦住了去路,倒也是在宋念安的预料之中,宋念安从怀中掏出伏妖令,拿在手里给衙役看了一下,刚开口说。
“我是……”
还没说自己是谁,
衙役看了一眼宋念安手中的伏妖令,就各自撤出一步,给宋念安留出一条通路。
宋念安知道伏妖令在这地界,那肯定是好使,可也没想到竟然这么好使。
他也不敢跟这两位官爷瞎打听,生怕自己那句话说漏了嘴。
到时候不光不让自己进缉妖司,说不定还得被撵出来。
所以宋念安故作镇静,从那道朱红大门的门槛上迈过,进了这座京兆府衙。
入得门来,就只见一条笔直的大道通往一座大殿。
路边上铺的是青石板,十分平整。
路的两侧是叫不上名字的奇异花草。红红绿绿,陪衬着这条大道,一直延伸到大殿门口。
确实有几分气派。
笔直的大道上除了一个宋念安,空无一人。
宋念安虽然每一步故意装作气定神闲,可是心里七上八下的,一点底也没有。
青衣道士只是告诉自己,缉妖司就在京兆府衙里。可是并没有告诉他缉妖司具体在哪。
宋念安也不清楚这京兆府有多大,这要是万一自己瞎走,在跑到一些机密禁地。
还没找到缉妖司的门,就被五花大绑给抓起来。
这就有点悲催了啊。
正当宋念安顺着这条大道走到一半的时候,却听到门外传来一阵争吵声音。
说话的,正是刚才拦路的那名衙役。
就听道那衙役说“不管你是哪来的,牲畜不得入内。”
然后就是一个男子声音传来。
“开……开什么玩笑。牲畜?你也不睁大眼睛看看……这是牲畜嘛?我可告……告诉你。这是我罗泊山第四代掌门师叔,你要是今天不让我进去,耽误了大事,拿……拿那你们试问。”
说话这个人,声音油腻,还有几分结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