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太后。”曹参行礼。
“起来吧。”吕雉看了曹参一眼,“知道哀家召你什么事儿吗?”
曹参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水,道:“是为了陛下之事吧?”
“你也听说了?”吕雉问。
“回太后的话,现在整个天下都知道陛下退位、赵王继位成新皇帝的事儿了。”曹参道。
“这又如何?他在代郡称帝,这就是与朝廷决裂,就是谋反,就是大逆不道。”吕雉一口气给刘如意扣了不少帽子。
曹参不好多说,便没有接话茬,静静地听吕雉发脾气。
“丞相,你说话啊,哀家说得对不?”吕雉反问。
“太后所言极是,想要继位,怎么也得得到朝廷众臣的拥戴,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戴,赵王只凭陛下的一道诏书,就在代郡称帝,这明显就是谋反。”曹参顺着吕雉的意思附和道。
“对,既然陛下已经退位,那么由谁来继位,就不是陛下一人说了算,更不是赵王说了算,”吕雉顿了一下,“丞相,你觉得谁来当新皇帝合适?”
曹参想了一下,道:“一切听凭太后做主。”
吕雉不客气地道:“陛下之子刘恭如何?”
曹参闻言,心里咯噔了一下,刘恭现在不过是个3岁的孩子,若让刘恭继位的话,那么,朝中的政权必定完全落入了吕雉之手,吕雉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临朝称制。
虽然曹参心里一万个不乐意,但嘴上却说:“太后英明。”
没办法,如今的朝堂已经没有人能与吕氏一族相抗衡了。
“好,丞相去准备一下,明日早朝,宣读懿旨,立新帝。”吕雉吩咐道。
“喏。”曹参应道。
“另外,长安的城防如何?若赵王带兵南下,可否抵挡得住?”吕雉问。
“有禁卫军十万,另外,可以从各处抽调数万人马,长安城池坚固,不是想攻就能攻得下来的。”曹参道。
“好,就劳烦丞相了。”吕雉道。
“这是臣的分内事儿。”曹参赶紧道。
接着,吕雉挥了挥手。
曹参便退了出来。
在路上,曹参唉声叹气,心里别提多郁闷了。
他一直想避免引发大规模的内战,但现在看来是免不了了。
赵王在北境称帝,太后在长安立新帝,这南北两个皇帝,总有一天会对决的。
胜者为王败为寇,自古都是如此。
曹参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场腥风血雨爆发却无能力为。
次日,早朝。
在朝堂上,吕雉端坐在一边,龙椅上坐着的是3岁的刘恭。
文武百官跪拜后,看着这一幕都颇感意外。
什么情况?
把一个孩子放在龙椅上,这是要干什么?
看着百官不解的表情,吕雉站起来,道:“众爱卿,今日把刘恭皇子带到朝堂上,是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宣布。”
吕雉顿了一下,继续道:“赵王在北境称帝,想必大家都知晓了,这是谋反,是大逆不道,他把陛下囚禁于代郡,威逼利诱,让陛下退位,他赵王好夺取帝位,对于这种行为,朝廷决不能容忍。”
百官闻言,都窃窃私语。对他们来说,这无疑是个很好的谈资,其实,他们大多数都知道这件事,如今听吕雉又谈起,也很配合地悄悄低语几句,显得愤愤不平,与吕雉站在一条战线上。
吕雉轻咳了几声。
百官马上都闭嘴了。
“既然赵王要谋反,还称帝,吾等就不能坐视不管,要反击,狠狠地反击,这第一步就是立一个新帝王。第二步就是发兵痛击之。”吕雉说完,看众人的反应。
百官愣怔了一下,又开始私语。
“丞相,你意下如何?”吕雉点名了,她最烦窃窃私语了。
“太后,立新帝与北境的赵王对峙,这可行,表明了朝廷的态度,对他这个新帝是不认可的。至于发兵痛击,得三思而后行。毕竟,与匈奴战斗,已经先后集结了数十万兵力,再想抽调兵力,组建大军,一时难以成行。”曹参道。
吕雉想了一下,道:“发兵攻打的事儿先放一放,这立新帝是刻不容缓的,今日就发懿旨,立刘恭为大汉新帝,哀家临朝称制,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吕雉说完,威严地看着百官。
百官岂敢说不?都齐呼:“太后英明。”
就这样,刘恭被立为了大汉的新帝,一个3岁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竟然拍着小手,呵呵傻笑。
孩子嘛,看着人多,觉得好玩。
北境有赵王新帝,长安有刘恭新帝,大汉南北两个新帝代表着不同的势力正式对峙了起来,最终谁能胜出,答案将在不久的将来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