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王一大通话说完之后,原以为会气得暴跳如雷的文宣帝,反倒是一脸平静的睁开了昏花的老眼,半会吐出一句话来,“朕因何生气?”
玉王气结,把老头子嫡亲的公主外嫁去了桑国给一个老头子做妃子,这做父亲的不是应该气得跳起来吗,怎么到了他这里,反倒是一脸的太平相?
这不科学啊!
尚不知其实文宣帝内心里已经翻江倒海,这个和亲政策,许多年前,前朝羽汉王朝之时,公主那就得叫下嫁,是为了和诸多小国以及封疆大吏搞好关系,到得他们现在这里,就只能叫和亲了。
并且是,这样对稳固大楚国江山极有益处的政策,他为什么要气得暴跳如雷?
女儿们嘛,别以为他不知道,勋贵们的嫡女们出嫁是为了两姓之好,为的增进交流,还要搭上好几个庶出的姑娘,如果不是没有好几个公主,他甚至想要建议玉王再多搭几个庶出的公主陪嫁。
只是,同时了解儿子比了解自己更多的文宣帝也知道,这个傻儿子想不出这种开创性的政策,指定是他手下哪个家臣提出来的。
瞧他这一脸的傻逼相,似乎是瞅准了自己会生气的傻样,这还真是不够了解他这个做老子的啊!
如今的文宣帝后背发凉,同时更感觉,他自己也好,自己这个傻儿子也罢,似乎都落入了一张看不见的网中,无论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
更或者是在说,他们都是执棋人棋盘中的棋子,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总有一股力量推动着你做这或是做那,可这结局倒也说不上不够好,这就更让他感觉不妙了。
任凭感觉再如何不妙,文宣帝都没办法想出这所有的幕后之人,以及幕后之人的真正目的。
比如说国玺失踪之事,孙公公不知,一直掌管着国玺的太监亦是不知,他堂堂的皇帝其实哪里又知道呢?
有时候他真想自暴自弃的将玉玺交出去,可是,他想说的是,国玺在玉王逼宫的前几天时间就已经莫名失踪了,这话可有人肯相信?
当时他发现之后,那个在值时掌管国玺的官员就已经失踪了,为防意外,当时他自己也没敢声张,只是让暗卫营私底下查探此事,就连身边的孙公公他都没告诉。
只是,暗卫营的实际首领偏偏是大理寺的游冰,游冰在玉王逼宫前几天,出皇城时就已经失踪了,这让苦逼的文宣帝连寻个替自己做证的人都不可得。
就如同那个依旧被关在地下水牢中的慧智大师一样,文宣帝同样是连求死或是做主动禅位的资格都无有,只能这么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躺在床上做个活死人。
文宣帝搞不明白,梅园中的韶华同样有点蒙圈。
因为两相有意,又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桑国与大楚国之间的共开互市,互利互惠,并且还要远嫁秀缘公主的决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腊月中旬就已经拟下了双方协议。
之所以未签订正式协议,那还不是因为,大楚国那枚成了精的国玺一直没有下落吗?
不过这事儿同样没拦住合同的正式签订,因为玉王身边现在是人才济济,比如红叶谷的大方道长一听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当时就乐了,“殿下,这根本不是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