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是一件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听那些老辈儿说,我们目前得到的这部图鉴就是ta交给我们的。
关于这部图鉴,我会在后续进行补充,而现在,这个故事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完全属于ta的。
2050年,母星,太平洋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的生长边界。
这个边界始终处于一个分裂生长的过程中。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就像是一对欢喜冤家,经过多年的演变,终究进入了相互分离的离婚状态。但是它们也生了一个孩子,叫做太平洋-南极洋脊。相较于其他的孩子,这个孩子平时不声色,只是默默的待在自己的摇篮里面,偶尔打个喷嚏,或者翻个身,从来都是一副熟睡着的孩子模样。
但是谁都不曾想到,在半年后的某一天,这个孩子竟然开始闹床了。
从2050年起,各个国家间在经过充分讨论以后,展开了一个在全球尺度上对海洋生物分布、丰富程度和多样性进行全面研究的国际性研究计划,全名称叫做国际海洋生态科考计划。
由于当下人类对于海洋的开发日益过度,已经开始对海洋本身的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所以国际已经开始对此加以关注,并且希冀能够通过该计划加深对海洋未知领域的探索,从而推动对地球资源更加合理化的利用。
各国联合组织了国际科学海洋研究院,国际全称为internationacadeofscientificeanography,简称iao,在各个板块之间的海岭边界附近设立了调查点。
海岭边界又称为生长边界,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板块之间相互分离而产生。两个板块相互分离以后,中间空缺的部分由海底洋壳下方喷薄出的岩浆经过冷却进行填充,最终形成海岭。海岭边界通常只会产生轻微的海底活动,常见的有火山活动、浅源地震以及无深源地震,相较于其他消亡边界的剧烈活动,生长边界显得那么温和,就像是一个熟睡着的孩子。
在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之间的太平洋-南极洋脊附近,iao也设立了一个调查点。说是探索附近的生物资源,实际上各国都有着自己的打算。目前人类步履所涉及的范围,虽然不能说是踏遍地球的每个角落,却也是无处不有,而人迹鲜至的南极洲在当时已经成为了各国都虎视眈眈的目标。其中富含的矿物资源更是让各个国家眼红,生怕被其他国家抢先一步。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太-南研究调查点”就成立了。这个调查点的初衷就和其他调查点不一样——南极洲是各国必争之地,虽然短时间内其归属不会有任何结果,但是各国各自心怀诡计,就算如此,却也不妨把自己的人放进去试试,但凡有一天,这个狗屎好运就被自己给捡着了呢。
程序化的深海调查在经过了半年之后,忽然发现了一件离奇的事件。
在东太平洋海隆的南部,调查点曾投放了代号为“豪尔森”的潜水器。这艘潜水器是美弗朗联邦的代表作,其雏形于1960年诞生,在后来的岁月里,该型号潜水器为人类带来了不少关于深海的信息。
最有名的莫过于1972年,“豪尔森”号在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海底裂谷航行时,发现了一个温度高达350c的热泉口。热泉边竟然存在着一个奇特的生态系统,其中包含但不限于各种各样前所未见的深海生物。这个生态系统的存在,在当时成为了生命形成和演化方面“无法解答的复杂谜题”,甚至在后来,也成为了困扰着不少科学家的难题。
经过数十年的改良,“豪尔森”号已经能够熟练的潜入6000米的深海进行海底作业,以当时的技术背景,美弗朗联邦所拥有的深海潜入技术水平最高,所以美弗朗联邦也以此强取豪夺抢走了“太-南调查点”深海调查最有利的部分,那就是利用自己国家在深潜方面的优势,来获取第一手信息,而“豪尔森”号,正是美弗朗联邦的倚仗。
2050年6月21日,“太-南调查点”接收到来自深海潜水器“豪尔森”号传输过来的信息。当时正值东太平洋海隆活动后的平静期,调查点开始对海底活动进行多方面探测。“豪尔森”号本想着借此机会在海底找到更多尚未被记载在册的生物群,以此来证明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然而这一次,它的如意算盘打了个空。
“埃文斯研究员,据我们的观测,海底活动似乎有重新剧烈起来的迹象。”
“这不应该,我们挑选的时间段应该正处于海床平静期,东太平洋海隆正在沉寂,不可能会发生大规模海底活动。”
埃文斯皱着眉头,他走到“豪尔森”号的艇首舷窗附近,两只眼睛望着窗外一望无际蓝到发黑的海水,像是想看见什么东西。但是能够隐隐看见的只有从潜水艇两侧散出的淡薄光束,其他的一概无法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