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七马古道早已弃之不用,被四通八达的公路所替代,马帮也销声匿迹了,被各种发达的交通工具所取代。可他们曾经开辟的那条药材商贸的路还在,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利用马关优越自然条件,开始人工种植中药材,许多珍稀野生中药材的种质资源保护基地也落户马关。
野生三七壮族称为“达姆箐秀”,意为“姜状形的三七”。以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有野生三七物种的植物标本,直到2001年5月,在马关古林箐林区发现几株零星分散的野生三七,经植物学家考察、鉴定与家种三七同源,它才得以重现风姿。野生三七分布稀疏,药用价值高,濒临绝种灭迹,许多马关人自觉引种野生三七,建起了野生三七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古林箐乡的卡上、柏松村的许多村民把五千斤野生三七列为家种。三七特产局移植75公斤野生三七原种进行试验种植,并建立砚山县子马及马关县马鞍山、古林箐三个种质基地,进行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古林箐、篾厂等地把大量经过鉴定真正的野生三七植株引为家种。而人们引种的野生三七,有的已长成了“野生三七王”,最大的达2000多克,一些热心人还想为“野生三七王”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马关砂仁量大质优已成为当地特产,被《文山特产精粹》一书收录。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红豆杉,世人称“黄金树”,是提取紫杉醇的原植物,它在马关的种植已初具规模,面积达4000亩。近几年,人们根据市场需求,种植发展石斛、重楼等中药材,种植品种已从石斛、重楼、金银花、山岛、丹参、灵香草等发展到10多种,面积近15万亩,品种和产量位居全州前列,吸引了许多省内外客商到马关“淘金”。
也许是看重马关药材的质高效优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许多药材企业把种植基地搬到了马关。药材基地为制药厂等大公司提供药材,许多药商主动到马关收购药材。特别是重楼种植,马关将成为文山州重要的重楼种源基地,在文山打造“文山——中国中药生物谷”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过去离不了的漫漫山道上的马帮,已经消失在历史的视线中,那条曾经喧闹的马背上的商路已沉寂在古林深处,枝横草掩。但马关中草药材种植、交易一直延续着,现代的商道已是四通八达。随着中草药材不可替代价值被更多人所认识及市场的紧缺,中草药材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福音,在中草药的薰香中,生活的希望也明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