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牛铃
早想到山车玩一玩,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前往,这次在友的盛情邀请下,终于如愿。遇天下雨当天未能返回,于是在山车过夜。
“丁零零……丁零零……”还在睡梦中的我突然听到一串清脆的铃声,动听、悦耳。起初以为是自己听错了,竖起耳朵细听,“丁零零……丁零零……”的声音越来越近,连忙摇醒身边的友:“艳,你听,这铃声,清新、悦耳。”再听,铃声由远而近,由近而远,时而清新,时而模糊,有一种摄人心魄的魅力。
睡意不见了,急忙起来追赶铃声。雨后的清晨显得特别干净,山上的树叶洗得鲜绿鲜绿的,野花鲜亮惹眼。我和艳闻着铃声,绕到住宿后面的小路上,只见一农民赶着一头老水牛,身上扛着一个大斗,一边吆喝一边闲悠悠的哼着不知名和调的山曲儿。牛儿一深一浅的前行,挂在胸前的牛铃就跟着有节奏的“叮叮当当”的发出串串脆脆的响声。
老农压根儿就不在意身边的景致,扬着手中的鞭,指挥大水牛前行。另一个老农没等这个老农走远,又赶着牛不紧不慢的走来,牛铃声交织在一起,组合成多声部的合奏。我们听得入了迷,站在路中间发呆,错过了一批又一批悦耳的铃音。听着陆续远去的牛铃,思绪渐偏离了主题。友把我从思绪中唤了回来,向我们娓娓道来。
九月是个丰收的季节,秋风送暖,稻谷飘香。每到九月,山车的农民就早早地赶着牛出山,要么打谷子,要么收苞谷。每天早上六点出发到晚上六点才归家。空手出门,到晚上总能满载而归。特别是近几年来,山车乡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农民们田里地里的庄稼丰富了,有农作物也有经济作物,每天他们就在土地上刨金。他们种了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大获丰收,为丰产丰收他们抢收熟了的,抢栽下一轮的作物。由于增收渠道多,农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不但注重解决吃好的问题,更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享受。过去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几乎与外界隔离,生活枯燥单调,一到天黑大多数人家就早早地休息了,如今这里开通了有线电视和手机,走到街上到处可见手机用户,到晚上,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看电视、听音乐、蹦迪……日趋与城市接轨。街道建设也发生了变化,新开了新大街,集镇也由拥挤不堪的小乡逐渐发展了起来。
平时不太说话的友,这时话好像特别多,越讲越兴奋,他给我们总结了山车的两多。一曰车多。小小一个乡,每到街天,大大小小的车就有几十辆,齐齐停满整条街,长长的一大排,似一条欲跃的长龙。这与几年前交通不便,人背马驼的历史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平时,到山车的车辆也比以前多了,每天从马关、文山等地往返山车的客车就有十多趟。二曰酒多。山车历来产酒,这里的小锅米酒润口醇香,远远的就可闻见芳香纯正的味儿。这里的人家,每家都会酿酒,酿酒的工艺一家更比一家精,山车酒也成了马关远近闻名的品牌酒。
友讲着,脸上带着幸福的笑靥。看着友的笑,似看到老农吆喝着老水牛,身后是满满的一车刚打下来的稻谷,还腾腾的冒着热气。老牛沿着崎岖的蜿蜒的山路前行,胸前的牛铃又一晃一晃的发出摄人的铃声。
2003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