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采药去
近来,身体报恙,各种病症相继袭来,医生建议手术摘胆。老舅建议先保守治疗,于是给我开了个药方。
拿到药方,均是些常见的中草药,在我的老家马关八寨信手就可抓到一大把。自2002年到马关工作后,很少到四周游山玩水,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就不像在八寨那样,哪里有一窝小白芨,哪里有一棵龙胆草,哪里有一株重楼,哪里有一棵野百合……都一清二楚。说到底,这终究不是自己的故乡,怎么可能像对故乡那样了解这一方水土。
星期六,天气晴好,正是采药的好时候。一大早,我把全家人叫起床,吃过早点,就一起向城子山进发,上山采药去。城子山上到处是高高矮矮的灌木丛,想找药,谈何容易。
为了找药,之前,我对着网络和书籍,认真做了功课,尤其是对不熟悉的几味草药,一味是茵陈蒿,一味是海金沙。从它的生长习性到图片,都烂熟于心。到了城子山,我们努力地回忆着书上、网络上的图片,睁大眼睛,努力搜索每一寸土地。说来,找草药也是一项累人的活,既考人的眼力,又考人的体力,还考人的记忆力。要耐得住寂寞,顶得了风寒,爬得了山坡,破得了荆棘,“梦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药在草丛遮掩处。
海金沙,是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喜欢攀附着蕨类植物而生长。于是,我们找到一片蕨类植物多的地方,把车停在路边,沿着山路爬了上去。一路上,都是新旧不等的坟茔。每个坟墓边上都被各种蕨蕨包围了,想要在大片大片的野生蕨蕨里找一株海金沙,谈何容易。这时,我在一个坟头上发现一件长得很像海金沙的植物:“根茎细而匍匐,被细柔毛。茎细弱、呈干草色,有白色微毛。叶为1~2回羽状复叶,纸质,两面均有细柔毛……”我一边回忆书里的描述和图片,一边往草丛中拨草药。“对,这就是海金沙。”老公看到我摘到的植物,兴奋地嚷嚷。三岁小儿听说我找到的草草就是药,也吵嚷着说:“我要拿,我要拿。”既然找到了一株,就一定还有另一株。于是,寻找一个个坟头,在一丛丛的野生蕨蕨棵里钻出钻进,找寻了大半个小时,好不容易找到了几株了。做药嘛贵精不贵多,于是我们往山下撤,去找另一种药了。
我们一路寻来,从城子山寻到城子卡,又从城子卡寻找马安山,钻山钻林,都没有找齐想要的药。这时,我特别的怀念老家背后的那座城子山。印象中的城子山,就是一座物产丰富的宝库,那里藏着我们找也找不完的宝藏。我清晰记得,八寨城子山有一面草皮山,山上没有树,只有矮矮的草,龙胆草、小白芨、夏枯草、重楼等是这面坡上最常见的草药,只要到城子山,随手抓一棵草都有可能是治病救人的草药。
为了找齐药方,我们就当郊游了,直到下午三点多,才筋疲力尽地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家。一进城就直奔舅家,让他看看,我们找的是不是方子上的那几味药。这时,我想起了那首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把它改编为:“老舅开方子,上山采药去。但愿疗效好,辛苦不言处。”
从古至今,国人都在用中草药治病救人。尤其西医还没有传到中国时,大夫都是靠望、闻、问、切,然后,开一个方子,喝一剂汤药,就药到病除。但愿“小小偏方治大病”,真能让我免去手术之苦呢!
2013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