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个朴实的农家妇女,经常教育我们为人要正直,站得正,行得端,她岂容得我有这种行为。于是,“棍棒炒肉”替代了当天的一顿野菜拌饭,肚子一夜都在“咕咕”作响。
生产队队长,在听他告完状后,领着一群人来到我家,二话没说,把刚发下来的一截甘蔗“没收”了。
妈妈抱着我,心疼地看着打肿了屁股,哭成了泪人,爸爸在一旁“吧嗒吧嗒”的吸着辣烟,好像要把这口气变成一股烟愤愤地吐出来。从那时起,我发誓长大后要让全家人吃上甘蔗,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也还真的验证了“苦尽甘来”那句话,历史这样定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说出了压抑中国农民二十余年心声;1992年,一位老人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向了高潮。承接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农民们积蓄了多年的能量得到了有效释放。如今的丫呼寨变了,田地里的庄稼郁绿喜人,园子里鸡鸭成群;山坡上牛羊如织。这些变化,不仅仅是外在的,更为可贵的是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父亲不光种自己的土地,还承包了生产队的四亩地,全种上了甘蔗,甘蔗长势出奇的好,当年就卖了几千元。尝到甜头后,次年甘蔗种植规模达到了十余亩,呈现出日渐扩大的趋势,他还不时把自己的种植经验传给村里人。
站在甘蔗林里,放眼望去,满目葱茏,不禁想起郭小川的诗:“肃杀的秋天毕竟过去了,繁华的夏日已经来临/这香甜的甘蔗林哟,哪还有青纱帐里的艰辛/时光像泉水一般涌啊,生活像海浪一般推进……”
在甘蔗林绿意的催生下,我们的生活明显好起来。低矮的茅屋变成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桌上饭菜变着法儿的换,人们奔小康的信心和劲头更足,步伐更快。现在,我家虽早已不再种甘蔗,改行搞起了三七生意,生活惬意多了,但那件事却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也就看打那以后,我就落下了一病根,每逢过年,总要买上一大捆甘蔗放在家里,给年增添点甜味儿。
2007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