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徒弟要回乡(2 / 2)

如果爱 秋玲 1423 字 2020-08-12

慢慢地我们混得熟悉了。我就不再每天都从一楼跑到三楼,找那些老同志吹牛,找他们谈亚麻、谈菟丝子,找他们讲土肥讲植保了。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就看看报。他说他想给《马关潮》投稿,我主动担起了邮递员,亲自把他的稿件送到编辑部。他写的应用文就拿过来,我帮看看,修修补补交给主任,居然蒙混过关。我写的小散文啊之类的就拿给他提意见。他经常说,要是能留在马关这片土地上,那是他最大的心愿。他想在媒体上多发表文章的方式来宣传自己。我赞同。于是我成了他每篇文章的第一个读者,也是最后把关的那一个审核人员。每当看到我们俩的文字同时出现在一些相关的报刊上时,就莫名的高兴。每次看到这些小豆腐块文字,他就说要是能进编辑部就好了,我问他舍得放弃专业么,他说:“两不误,两促进。”

后来学校临时有事,要他回去处理。他走的那天,天下着很大的雨,我去县委交换文件,尽管撑着伞,还是被淋了个透。看着同事一个二个在喜气讲着什么,插进人堆里才知道小马哥要走了。他为什么不告诉我?他见到我像只落汤鸡,起身把我迎了进去,告诉我他要走了,学校有事。我说走吧,但要记得这个小师傅!他点头答应了。那天我们聚在一起吃了一顿离别饭,把他送上客车后,我不看他一眼就转身走了。我知道,我这师傅当到头了。

“师傅,一个月后我再回来找你玩!”我回过头,看看他,大声叫喊:“以后我不当你师傅了——你当师傅吧!”然后从彼此的视线中消失。

徒弟走了,局里又只有我一个小屁孩了。那些叔叔们又开始给我讲亚麻的分级扎把了,还带我到亚麻厂里看亚麻是怎么抽成丝织成布,带我到亚麻地里看那些紫色的小花。

一个月后,小马哥回来了。他回马关待了一个星期,在我下乡栽烤烟的时候走了,后来他给我写过几封信,都是告诫我要好好地工作,好好的生活之类的话。

分工时,我没能留在农业局工作,去了乡镇,我们从此失去了联系。

每次我去农业局,都会问问有没有我徒弟的来信。他们都说没有。我想他大抵是石沉大海,消失了。

后来,听小蔡哥说,小马哥在北京植物研究所找到了工作。他把联系电话给了我,当电话接通的那分钟,他除了说想念在马关时的生活外,就无话可说了。他在北京干了大约一年,就又消失了。

两年后我再次遇到小蔡哥,他告诉我,小马哥回云南了,也是做植物研究工作,他给了我一个联系电话,我打过去是小马的弟弟接的。他弟弟把他的电话给我,终于联系上了。我没想到的是,时隔两年,他居然一接通电话就认出了是我,让我颇感意外。他告诉我,他在大理一家植物研究所,负责一个什么项目,大抵要两三年的时间吧。我想等我有机会去大理,再去看看我那可爱的小徒弟。

今天再次遇到小蔡哥,他告诉我,后天小马就要调回文山植物研究所负责一个项目了。我突然想起曾经的曾经,他为了留在文山这片土地所做的努力,现在他终于实现了。曾经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向媒体投稿。现在我已在曾经我们一直渴望的那家报社工作——这也许就是一种机缘。

不知再次见到他时,他是否还叫我师傅。

2005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