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哄”父母
小时候是父母哄我们,长大了轮到我们“哄”父母了。
小时候父母最喜欢拿糖、饼干之类的小食品哄我。每次见到好吃的、好玩的,正哭得欢的我也会停下来,破涕为笑。小孩子就是这么好哄。
记得有一次,父母去赶四寨街,把我丢给仅大我两岁的哥哥,兄妹俩整天在街上闲逛,饿了,哥哥把仅有的一块钱拿出来买点小零食,渴了,就喝几口生水。从早玩到晚不见父母的影子,我急得哭了,吼着要找妈妈、找爸爸。哥哥无奈之下,一直“冬瓜背葫芦”似的背着我。伏在哥哥幼小的背上居然睡得很安稳。天很黑很黑了,父母还没有回家。我和哥哥就一直站在村口等他们。路人走过一位又一位,但每一位都不是父母熟悉的身影。我问哥哥,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们了,然后大哭,哥哥也跟着哭了起来。那是我们兄妹俩哭得最伤心的一次。等着等着,我靠在哥哥的背上再一次睡着了。等醒来看到妈妈,忍不住再次嚎了起来。妈妈变戏法似的从身后给我拿出一个小木鼓,边摇边说,谁哭就不给她玩。我就不哭了。
小时候,大抵每位父母都用尽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哄过小孩子。可是孩子们长大了,有没有想过要去哄哄父母呢?都说上了点年纪的人很小气,如果你稍对他不好一点,他就会孩子般地生气半天。都说老转小一点也不假。
我的父母虽没有老到遇一点小事就生气的年纪,但他们年过五十,花白的头发添了一束又一束。好多次想把父母从乡下接过来跟我一起住,可是我一没成家,二没固定的房子,打游击似的这里租住半年,那里租住一年,一直漂着。由于房子的不固定,想把父母接过来的想法就一直没有说出口。每次看到父母,都觉得很惭愧。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现在我们却不能给父母一个安定的环境,安定的家。每每想到这些,泪不知不觉的就来了。妈妈总能猜到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我们还能吃能动,一年做点小生意,收入不比你低多少。我和你爸每年靠七八月份做三七花生意也可以维持生活了,你不用操那么多心!”妈妈的话,像是一剂良药,让我不安的心稳定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