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盘下店铺(1 / 2)

午后雨势终于弱了些许,不过天依旧阴沉沉的,没有要停的意思。

宋氿慢慢悠悠的吃了饭,自个儿躺在椅子上休憩,闲散的模样看得晚歌都有些焦急,接连问了几次他还不去吗?

每次宋氿都说不慌,再等等。等到休息了小半个时辰,这才睁眼伸了个懒腰说自己该出门儿去了。

“怕宋叔都等着急了。”晚歌帮着人把斗笠,蓑衣穿戴好。随后取了一袋银子交给宋氿,要是成了就当场交下订金,免得夜长梦多。

“好饭不怕晚,等一会儿也少不了块肉。”宋氿理了理斗笠,将钱袋子揣着怀里:“我走了。”

“嗯!”晚歌点点头,嘱咐人路上慢点儿。

“有没有什么想吃的,我给你带回来。”宋氿抬手摸了摸晚歌的脑袋,他极喜欢这么做。每每都觉得这时候的晚歌乖巧得不行,倍讨人喜欢的。

晚歌本来想说没什么的,只是忽的对上宋氿眼睛,舌头一打结囫囵的说了句自己想吃米糕。

不过说完又觉得好笑,下午时候,天还下着雨怕是镇上卖米糕的人都没去摆摊儿。

“要是没有就算了,也不是非吃不可。”

宋氿倒是没说什么,只道办完正事儿他去看看。镇子那么大,总归有人卖的。

“我走了。”

“好。”

宋氿挽起裤腿,赤脚踏进雨里。晚歌站在屋檐下目送人离去,直到其背影慢慢缩小成一个小黑点消失在拐角处,彻底看不见方才收回目光回屋去了。

“老头子,你说他们是不是不来了。”宋阿婆焦急的在店门口走过来,走过去,时不时的往外头望一望。

之前还坐得住,甚至还想着要是人来了该如何与其商谈,多争取些。

只是随着时间一点点儿过去,眼看着半下午都要没了,还没见宋氿来,宋阿婆就有些不安了起来。

“你倒是先坐下,走得我头都晕了。人不来,你急也没用。”宋叔看上去还算淡定,但其心里也不见得比宋阿婆平静多少,只是不曾露在脸上而已。

“你说得倒是轻巧,回头人买别家铺子去了,我看你这老铺谁人要。”宋阿婆回头对着宋叔就是一顿呛。

只是呛声完,人还是乖乖进屋坐下。

其实本来她们也不该这么着急,至少还能再稳几日。只是没想到今早突然收到儿子托人捎来的口信,说小孙子不小心落水,如今昏迷不醒的,让他们赶紧的过去。

事情来龙去脉如何两个老人也不晓得,心里焦急得不行。偏偏铺子还没盘出去,一时走不得,这才不得不让人给宋氿捎口信。

只怕这次被压价,也只能认了。

想起来,宋叔忍不住叹了口气,听着沉重不已。

就在他们以为宋氿今天不会来时,人却出现在了门口。

“宋叔不好意思,先前有事儿耽搁了,来晚了。”宋氿取下斗笠搁在门口,大步走进来。

“不急不急。”见到人那刻,宋叔心头一直悬着的大石落了一半,转头让宋阿婆给人倒杯热茶来。

铺子外的雨还接连下着,这让街上本就来往不多的行人,变得更少了些,显得格外的寂静清幽,只听得见那雨淅淅沥沥落下的声音。

屋内宋叔和宋氿相对而坐,而宋阿婆则坐在店门旁,腿上放着筛子捆干菜。

谁都忍着没吭声,皆想着对方先开口,免得落了下乘。一时屋里静静悄悄的,显得气氛有些尴尬怪异。

两个人都不说话闷着,旁边的宋阿婆捆着干菜,心里焦急得不行。

到最后还是宋叔先咳了两声说道:“人老了,比不过现在的年轻人了。这样,我老头子也不拐弯抹角了,八十两这铺子确实是卖不出手。铺子里除了些个人的东西,其他的锅碗瓢盆什么的,我们都不带走。你看看,最多你能够加到多少。”

说起这些话宋叔心里也是有些心酸,住了十来年的老铺,可以说这儿就是他们的家,现在不得不卖了心里那不舍的滋味儿可想而知。

宋氿没急着回价,而是提出想在看看后头的院子。

“行,看吧!”宋叔起了身带着宋氿去了后头的院子。宋阿婆转过头伸着脖子望了望,有些坐不住,不过最后到底还是没跟去。

后头的院子不大,只两间屋子和一个小小的院落。院子里种了不少的小菜,郁郁葱葱的虽略显拥挤,却初初充满了朴实的气息。

可以看出,两口子都是勤快的老实人。

两间屋子,小的那间是灶房,稍大点儿的是平日的起居室没有堂屋。宋叔两口子吃饭什么的,便是在灶房那张小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