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瑾若接到出版社编辑电话的时候还很诧异。曾听说小说要出版的话,从交稿到拿到样书、出版,中间起码好几个月的时间。这才一个月,怎么就能拿到样书了?即使编辑解释特事特办,还是觉得速度快得不可思议。
直到去出版社见到编辑,才得知事情还真是巧。出版社的改制刚完成,急于有些突破,新的出版方向的作者和作品都还在接触中,郁瑾若算是头几个谈下来的作者。有郁楠浚和出版社老板的关系在,加上她的游记和照片都很齐全,几乎没有改动的地方,三审三校在半个月内完成,很容易就通过各部门的审核,被短时间内安排出版。这不,样书一出来,就联系郁瑾若过去。
负责郁瑾若的编辑是个30岁左右的女性,姓文。也许是听说过郁楠浚和老总的关系,对郁瑾若的态度十分和蔼可亲。寒暄一番以后,就将样书给她。两本样书的封面都是挑选了郁瑾若拍摄的风景照片为背景,文案选用她在游记中的两句话语。整体清新大方,带有文艺气质。因为郁瑾若要求,不想真人出镜,所以无论是封面还是书中的照片,都是挑选了没有她本人出镜的,不过她拍得还不错,加上出版社处理得好,不管是封面的黑白色照片为背景还是内页中的彩色图片,都看上去特别有质感。她不禁在心中赞叹,不愧是专业出版美术书籍的,审美和美学艺术都很高。
两人聊了一会儿,文编辑又对郁瑾若说,如果顺利的话,一个月左右就会上市,稿费也会在5个工作日内打到签合同时提供的卡上。假如这两本书上市后,市场反响还不错,后面还会继续签约正在都市周刊上连载的那本,到时候,稿费也会多一些。
郁瑾若从出版社出来,内心真可以用“欢天喜地、欣喜若狂”来形容。自己的文字不是第一次被发表,但是能从出版社以正规书籍的形式还是第一次,这让她有种“自己是个真正的作家”的飘飘然。哪怕下午2点多,36、7度的高温烈日也让她不觉得讨厌。抑制不住上扬的嘴角,离开出版社后,郁瑾若忍不住连走路都是奔奔跳跳的。
稿费还没有到账,但她已经抑制不住要花钱庆祝一番的想法。怎么花钱庆祝?当然是买一大堆好吃的和大家分享啦!
出版社附近有家人气很高的蛋糕店,在图书馆的必经之路上,郁瑾若到图书馆去,经常会买点蛋糕和面包回家。知道她喜欢吃这家店的蛋糕、面包,徐丽芳将别人送给她的抵用券都给了郁瑾若。
在蛋糕店,郁瑾若选了几款她常吃的肉松面包、吐司面包、蜂蜜蛋糕、老婆饼,又挑了一份提拉米苏和一份乳酪慕斯。回家的路上,经过一家老字号的生煎店,看到门口有10来个人在排队,这家生煎店是出了名的卤汁鲜美、汤多皮薄底焦脆,家里人都很喜欢吃,就干脆排到人群后面,打包了两客刚出锅热气腾腾的生煎。拎着几袋吃食刚出门,就看见路边有人在边从小巷内出来,边啃着鸡脚,立马想到附近还有一家口碑和人气都很高的饮食店,他们肯定都是从那家店里出来的。一想到里面的美味,郁瑾若顾不得手上已经拿了不少东西,欣欣然的走进巷口。
绕道走进居民区,来到一家排队人群已经超过5米的小店。这家店藏在不起眼的居民区,但是因为味道好,一直是市内人气超高的小吃店,很多人隔了半个城都要过来买吃的。每天无论什么时间,基本上一直处于排队的状态,现在是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也不例外。郁瑾若只要是经过附近区域,也会忍不住去买点回家,一买就是好几人份的,因为店里卖的都是家里人爱吃的。二十只卤鸡脚、四杯桂花赤豆小圆子、十块香干、二十个茶叶蛋,这些和刚刚买的生煎、面包看上去很多,但因为最近伯伯姑姑家,还有自家爸妈等人,几乎天天到爷爷奶奶家吃晚饭,每天吃晚饭时至少有10来个人,买少了压根不够分。
想到郁玮茗、程琪、程瑞等人都喜欢吃喜蛋,郁瑾若忍着心里毛毛的感觉,再买了二十个喜蛋,还特意让店员阿姨,装十个全喜,十个半喜。这个喜蛋可不是结婚或是生孩子时候送的鸡蛋,而是用受精的活鸡蛋在孵化到一定程度煮熟的,有些地方也叫做毛蛋。全喜是已经孵化成小鸡,几乎要破壳而出的蛋,半喜是一半孵化成小鸡一半还是胚胎形状的鸡蛋。据说吃喜蛋营养成分特别高,但郁瑾若实在吃不下,每次看见他们几个人吃得津津有味,把孵化成型的小鸡咬得“咯吱咯吱”响,觉得他们都是还没有摆脱“茹毛饮血”生活的原始人。
花钱的感觉特别爽,拿回家就麻烦了。郁瑾若小心的将容易打翻的小圆子和蛋糕放到自行车车篮里,其他的挂在把手两边慢慢的骑回去。
郁瑾若用几近耍杂技的方式回到家。8月中的天气还是很炎热,主干道的路口等各红灯都需要90秒,即使如此,散发巨大热力的太阳公公,在她眼里也很顺眼,显得热情而可爱。
郁家门口有台阶,郁瑾若买的东西太多,她无法保证自己很难在不打翻食物的情况下进门。看着半敞开的大门,她忙朝屋里求救道:“三哥,出来帮我拿一下东西。”
“来了,来了。”不多一会儿,程瑞和王阿姨前后脚出来。
程瑞一看她大包小包的架势,眼都直了。“你这是去打劫了吗?怎么买那么多东西回来?吃那么多,也不怕胖。”
郁瑾若把车篮里的东西提出来,递给王阿姨,交代将提拉米苏和乳酪慕斯都放冰箱里,边没好气的对他道:“嫌我买的多,等下你别吃啊。”
“那不行,为了不让你变胖,我还是牺牲一下自己,帮你解决一部分吧。”程瑞看见有自己喜欢吃的鸡脚、生煎和不同包装袋的喜蛋,立马眉开眼笑的转口道:“到底是我亲妹子,就是好。出去买东西还惦记着我。不过,你怎么买这么多吃的?发大财啦?”
郁瑾若看他自告奋勇把所有袋子都拿走,得意洋洋的朝他笑道:“差不多吧。虽然还没有到账,但过几天我就可以拿到稿费了。”
程瑞拎着东西率先进屋,郁瑾若推着自行车跟在他后面。
“哎呦,我还以为你只是去拿样书,没想到钱都要拿到了。好妹子,我们关系最铁,是吧?你看你都要成小富婆了,什么时候能让哥哥沾沾光,跟着你吃香的喝辣的?”程瑞殷勤的说道。
郁瑾若傲娇的说道:“没问题,跟着我混,肯定能让你天天吃大餐。”
话音未落,自己先忍不住笑出来。
两人走到天井里,屋里传出来隐隐的说话声。
程瑞转回身轻声提醒郁瑾若:“秦家爷爷奶奶来了,还有一个秦家的哥哥。”
郁瑾若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秦家爷爷也是这里的居民,少年当兵以后就一直在外地,结婚、生子,很少回来。秦爷爷和郁子泉三兄弟是从小的玩伴,这几年都没断了联系。秦爷爷秦奶奶前几年还回来看望过,只是那时郁瑾若没有住在老宅,没有见过他们。上周秦爷爷和郁子泉电话联系时,得知他骨折了,也知道这里在改造,就不顾天气还很炎热,就想回来探望他,也想看看这里改造以后的景象。
郁瑾若从郁子泉处得知,估计他这两天会到苏州,没想到是今天。
程瑞先到屋里,郁瑾若将自行车停到屋檐下后进屋。
郁子泉和赵翠芬都在,客厅的桌子旁还坐着一个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老爷爷,他的旁边坐着一个短发微胖,个子高挑的老奶奶。一个小平头、小麦色皮肤的年轻人坐在下首。
郁瑾若进去就乖乖的叫人:“秦爷爷好,秦奶奶好,哥哥好。”
秦奶奶一见郁瑾若,立马笑开了花:“这小闺女长得真俊。是老小家的吧?”
赵翠芬笑答:“是。是老三家的孩子。”
秦奶奶一脸欢喜:“好闺女,到奶奶这里来。你们这里就是水土好,看这孩子,白白嫩嫩的,皮肤多好。像朵花儿似的,真漂亮。”
郁瑾若乖乖的站到秦奶奶身边,让她拉着手细细的看。
“这孩子真好看,读高中了吗?”秦奶奶一脸慈祥的问。
“上大学了,开学读大二。”郁瑾若笑道:“我比同学早上学两年。”
秦奶奶笑呵呵的说:“这孩子看着瘦瘦小小的,以为还在读初中。”
别的不说,只要是女性,被别人夸年轻总归是好事。郁瑾若也不例外,听到秦奶奶的话,笑得更甜了。
秦爷爷在一旁道:“知道你喜欢小闺女,可你也得让孩子先把包放下啊。沉甸甸的,书包还背在身上呢。”
秦奶奶忙松开郁瑾若的手,帮她把书包扒拉下来。“怪我,怪我,光顾着说话了。一看见闺女,就喜欢的不得了。”
郁瑾若自然不会让她动手,忙自己把书包卸下来,放到一旁的桌子上。
秦爷爷对郁子泉和赵翠芬说:“她年轻的时候就心心念念的想生个女儿,结果只生了两个儿子。看见有女儿的人家,眼馋得不行。没想到两个儿子,儿子又生了三个孙子,现在年纪大了,还这样,馋人家的孙女儿了。”
秦奶奶哈哈笑道:“我就喜欢闺女,可惜没那个命。三个孙子,现在都还单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给我生曾孙女。”
赵翠芬道:“你们家大孙子和二孙子,我记得是双胞胎吧?”
秦奶奶点头道:“是,双胞胎,就是长得不像别人家那样一模一样。”
长得不是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应该是异卵双胞胎吧。郁瑾若微微偏头看了一眼。刚刚没细看,眼前的年轻男子很健壮,短袖t恤下肌肉线条很好,一看就是练过的,身板挺直坐在凳子上,个子看上去很高。不是时下流行的帅哥,但棱角分明极有男子气概。郁瑾若记得曾听郁子泉说过,秦家人都是从军的,想来他也是个军人吧,军人气质才会那么明显。
察觉到郁瑾若的目光,男子朝她看来,目光带有几分锐利。
郁瑾若虽然不是偷窥,但观察别人还被人发现总是不礼貌的,见他看过来,忙朝他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