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场出来,徐一帆就被徐建良接回了家。他开学早,今天就要去学校报到。
其他几个学生,从明后天开始,也要陆续到学校去。想到马上就要结束假期,没有几个人能开心。而且刚从“夏天”转变到“冬天”,大伙儿都还没有适应过来,严严实实的裹着羽绒服、帽子、围巾出了机场。
回到家,已临近中午。出门前,家里的冰箱清空过,这几天郁楠浚一个人在家只是回来睡觉,没时间做饭菜,不是应酬就是到郁家老宅解决晚饭。冰箱里没有能做菜的食材,但冷冻柜里还有不少速冻的汤圆、馄饨、水饺,找出一包水饺,母女俩对付了一顿。
整理完行李和买回家的纪念品以后,徐丽芳和郁瑾若各自提着要送人的东西一起出门。
陆佳妮明天要去学校报道,两人上次班级聚会就约好今天见一次面,上午回家的路上,她已经打过电话,商定下午3点碰面,顺便一起吃晚饭。
徐丽芳也整理出给郁子泉、赵翠芬,和徐根生、林媛的东西。给两边老人都是一样的,一式两份,保健品、绵羊油、蜂蜜之类实用的东西。
尽管有徐丽芳送她,郁瑾若还是比约定的时间晚了20多分钟才到。幸好陆佳妮明白她今天才回家,肯定要整理以后才出门。不过郁瑾若还是以赔罪为由,提出今天消费由她来买单。
两人没什么目的性,只是想聊聊天,就到必胜客点了饮料和小食拼盘,边吃边聊。郁瑾若给陆佳妮带了旅行回来的纪念品,2支护手霜、2块羊奶皂、一些巧克力和一小瓶香水。东西不多,但也是心意。
陆佳妮高兴的接过,不断的询问郁瑾若旅行中见到的景色和悉尼的情况。郁瑾若对那里最大的印象除了优美的海滩、港口,美味新鲜的海鲜,多种多样的食物,还有温差极大的温度、强烈的紫外线和口音有点别扭的英语。
在旅行中,郁瑾若拍了很多照片。她带的是自己新买的单反,但是在实际拍照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胶卷相机不能随心所欲的想拍就拍,否则太浪费胶卷。因此只在她觉得有意义、很别致的景点才用自己的单反,其他时候就用赵一非带的数码相机。几天下来,她使用数码相机的几率是赵一非的3倍,这也让她准备过段时间把胶卷单反玩熟以后再买个数码的单反,方便以后出门使用。
陆佳妮和她详细聊了很多学校里面发生的事情,和同宿舍女生间相处时的小矛盾、带着她在学校里面混得不错的新朋友、不喜欢某个老师的课就经常逃课导致期末差点挂科、报了哪几个社团玩得不错等等。也顺便聊了聊原先高中班里的一些小八卦,比如毕业以后之前从来不说话的男女同学考到同一所学校以后谈起了恋爱、原先偷偷谈恋爱的两个人在异地恋没几个月以后已经分手、之前在高中毫不起眼的女生已经在上大学以后开始化妆人也漂亮很多、那天在同学聚会上有几个吹牛很厉害的其实在学校里根本就混得不怎么样……
和别人说话,陆佳妮还会有所保留,只说合适的话题,在郁瑾若面前,百无禁忌,什么都说,吐槽别人也是犀利又毒舌。
郁瑾若也说了说在学校里面的情况。怎么进的团委、参加了什么社团、和宿舍女生间总有些面和心不和聊不起来、学生会和社团里有好几个头头脑脑和她都处得不错、舞蹈社团的团长倒追到了学弟却看得很紧怕被人撬走、宿舍里的马琴琴已经谈了好几个男朋友……
天马行空,没有固定话题。才短短的半年,两人都已经开始和高中的同学疏远,在大学里有处得好和处不好的人,大矛盾没有小纠纷不断,似乎总没有很合拍的朋友。也许人和人之间真的要讲缘分,大多数人都只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面上的和平,少数的朋友才能走得长久,而最终一直能保持联系相互关心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晚上在陆佳妮的建议下,两人去避风塘解决了晚餐。虾饺皇、叉烧包、凤爪、烧味拼盘、牛油菠萝包、肠粉、焦糖布丁、云吞面、招牌奶茶、热柠茶,这么一堆几乎光盘,两人吃了真不少。连陆佳妮都耿直的摸了摸她的下巴,觉得这两次见面都发现她长胖了,但气色比以前更好。
有再多的话要说,总有分别的时候,8点钟,两人不得不分别回家。陆佳妮坐直达到家门口的公交车,郁瑾若则是打车回家。陆佳妮要先让她走,而郁瑾若想看她先坐上公交,两个人你推我让,手挽手一直走到路边公交站,最后不得不定下来谁的车先到谁先走。
正月十五还没到,天气还有些冷。两人把衣服的帽子兜在头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眼睛盯着来车的方向。
郁瑾若看到路边有个书报亭,看到远处没有车过来,就和陆佳妮说了下,跑过去问有没有都市周刊。正巧书报亭有上周没卖完的,和今天新到的两期,郁瑾若就都买下来塞到包里。
两人等了10多分钟,都没有陆佳妮要坐的公交车,连经过的出租车也都是有人。公交车站台也站了好几个同样等车的人。
8点半还没到家,徐丽芳有些担心,就打电话过来问,人在哪里、什么时候回家。郁瑾若告诉她,她们两人正在等车已经准备回家了。
挂完电话,她盯着不远处站在马路边正在指挥车辆靠边停车的交警,越看越觉得是熟人,果然等他走到灯光明亮处一看,就是程琪的好朋友,她小时候见过好几次的陈国辉。她只知道他是交警,却不知道就在这边执勤,而且这么晚还在外面。
郁瑾若没准备走过去打招呼,他正在工作,自己还是不要打扰的好。又等了10来分钟,陆佳妮要坐的公交车和郁瑾若等的出租车几乎一起到,两人谁也不用等对方先上车,各自上车回家。
第二天是农历十三,郁瑾若就在家里整理开学用的东西。学校开学是农历十四,也正巧是公历的二月十四号情人节,便宜了一票恋爱中的小情侣,不需要费心寻找各种提前到校的理由,可以安心和男朋友女朋友一起过节了。
昨天晚上买的2份《都市周刊》,她都看了一遍,对于可以刊登在上面的文章的要求和字数有了大概的了解。联系了郁蕊,询问一些投稿的细节后,郁瑾若整理了往年的游记,她的游记中涉及到的城市不少,国内的一二三线十几个城市、新马泰、日本、法国都有。考虑到周刊的定位和第一次投稿的中稿率,她选择了日本的游记。
原来自家记录下来的游记可以写个大长篇,还配有很多图片,现在根据稿件的字数和排版效果,她将游记修改成按照日期,一天的行程分为上下两篇,里面再搭配了精选的两三张图片。
周刊的版面中有单独的摄影版块,郁瑾若从自己最近半年里用单反拍摄的风景照片中,精心挑选了几张,准备投稿摄影版块。
这些事情看起来不多,但也花费了她5、6个小时。先将日本游记中第一天的上下篇和挑出的3张风景照片按照报刊上的投稿邮箱发过去试试水。如果中稿了,再将后面几天的行程修改发过去。
投稿的邮件发出,再给郁蕊发了个消息,这件事情就算解决。
开学要带的行李,第二天由徐丽芳开车送到学校。虽然学校离家近,两人也一起拎了4个行李箱包。这时徐丽芳才感叹,还是就近上学的好啊,想回家就能随时回家,日常用品也能随时更换。如果是到外地上学,特别是天南地北隔了大半个国家的哪种,每次放假、开学都是一番大折腾,更别提家里人惦念了。
想要将床上的被子、枕头晒一晒,吹吹风,所以郁瑾若9点前就到宿舍,趁着天气不错,泡了三瓶水,该擦的擦,该晒的晒,原来挡灰尘的床单让徐丽芳带回去洗,自己将带来的食物、衣服、书籍等一一放到相应的地方。
徐丽芳要去公司,没呆多久就走了,郁瑾若忙完这些,看看没什么大事,就将在家提前整理打包好的纪念品分发给宿舍里的人。宿舍里的人,每人一支护手霜、一块羊奶皂、几块巧克力。现在只有艾莲和刘玉兰在,郁瑾若将装东西的袋子给她们,其他几个还没到的,就直接放在床上。
翻出一个大包,往里面放进去好几个扎紧的装有纪念品的不透明袋子。拿着已经空空的热水瓶和自行车钥匙,和她们打了个招呼,就出去了。走出门外,郁瑾若给唐溪发了个消息,问她在哪里。唐溪应该就拿着手机,不到半分钟就回复在办公室。郁瑾若想了想,就说有事找她,半个小时可以到办公室,问她等下还在不在。唐溪很快就回她,上午都可以去找她。
将热水瓶装满,她拎到宿舍楼下,敲门问黄阿姨,能不能将热水瓶放在她这里一会儿。
黄阿姨宿舍里只有她自己,正坐在桌子前写着什么,也不以为然,让她随便放。
郁瑾若将热水瓶放在黄阿姨宿舍靠墙角,不影响走动和放东西的地方,才从包里掏出自己准备好的小袋子,笑着递给她:“黄阿姨,我过年出去玩,买了点小东西送给你,不值什么钱,就是个心意。以后晚上泡水以后来不及拿回宿舍,还要放在你这里一下。还有,要是有事开会晚,还要麻烦你帮我开门呢。”
黄阿姨一怔,随即笑道:“那怎么好意思。你别客气,要放热水瓶你随便放,又不占什么地方。我看你上学期也挺忙的,好几次都是快熄灯了才回来。帮你开门也是应该的,不用给什么东西。”
“真的就是几样小东西,护手霜、擦脸油什么的,都是当地的特产,我们宿舍里的人都有。以后还少不了经常麻烦你,这点就是个心意。”郁瑾若给黄阿姨准备的也就是两支护手霜、一盒绵羊油和一些巧克力,并没有特别贵重的东西。
黄阿姨放下手中的笔,接过郁瑾若的袋子,不大的袋子里面确实没有装太多东西:“呦,这还都是外国字的。这是擦手的吧?还有巧克力呢。”
“是。这是护手霜,这是绵羊油,既可以擦脸也可以擦手。还有一些当地的巧克力,你尝尝。”
“你这是从国外带回来的?出国去了?”黄阿姨看到明显都是外国字,不像是国内哪里的特产。
“嗯。有个亲戚家的哥哥在悉尼上学,我们就去哪里玩了几天。这几样都是当地常见的特产,所以就带回来一些送人。”
黄阿姨当了多年的舍管,也经常会有很多处得好的女学生送东西给她,郁瑾若送的这几样都不是很贵重的东西,收着倒也没什么心理负担。“诶,多谢你送的东西,那我就不客气收下啦。”
“你太客气了,以后还会有事麻烦你呢,你不嫌我烦就行。下次我去玩再给你带其他地方的特产。那我先走了,还约了唐老师呢。”
“哎,哎。好的。你放心走吧。热水瓶放我这里没问题的。”
郁瑾若朝她挥挥手,去车库将自行车推出来,用旧抹布擦了,骑上车就去唐溪办公室。
黄阿姨在郁瑾若走后,拧开护手霜的盖子,闻了闻,真香,是玫瑰香味的。盖上盖子,再将绵羊油的盒子拧开,轻轻的刮了薄薄的一层抹在手背上,很快就被吸收,又滋润又好闻,真是好东西。将护手霜和绵羊油小心的放到抽屉里,黄阿姨又将剩下的袋子扎紧,放到柜子里的包里,这些巧克力就不吃了,带回去给孩子尝尝,国外的巧克力,肯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