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初,计算机系统刚刚微型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本高昂,价格自然也是高高在上,比如70年代苹果第一代计算机“le-1”,是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俩位公司创始人在自家的车库手工焊接的。
那么这台“小霸王”的售价是多少呢?600美元看起来是不是也不是特别贵?
但这只是一个计算机的部件罢了,用户买回去需要自己另外购买机箱、电源、键盘、显示器等合到一起就是个天价了。
可以这么说,那时候有点性能的计算机都巨大、巨贵!远非世界上任何一个家庭能承受得起,也没有人需要用到这些设备。
不过娱乐是人类的天性,把半导体芯片设计成具有简单的游戏功能,并且大幅度地简化操作,制作成适合家庭使用的游戏机的思路获得了成功。
美国的雅达利和日本的任天堂把首批游戏机带给了玩家,这也是游戏机诞生之始。
之后就是大家熟悉的雅达利大崩溃。
但这并没有浇灭游戏主机行业的热情
进入80年代,任天堂的fc、世嘉的sg1000等成熟的家用游戏机在日本萌芽,低廉的售价,可以更换的丰富软件,简单的控制器,开机就能直接玩这些属性让当时不少人留下了“这就是在家玩电视游戏的机器”这样的印象。
但是同样是这个年代,微型计算机的价格已经降到了3000到5000美元,个别比较富裕的家庭已经能够负担得起。
虽然当时会用电脑的人还不多,但是不少硬件公司已经开始琢磨,推出一些更加小型化、廉价化的pc系统,给有需要的用户。
当时,pc硬件市场开始百花齐放,x、二代lec、x68000、pc98、康懋达等pc系统纷纷推出。
便宜的价格不到1000美元,贵的也不超过3000,比起正规的微机来说便宜了不少,但是功能却一点不落下——尤其受到瞩目的就是游戏功能。
此时,一些性能强劲的pc如x68000等涌现了远远超越家用游戏主机的游戏。当年的【恶魔城】就是其中一例。pc压倒性的性能完全碾压了fc孱弱的身躯。
在1989年,英特尔x86结构的80486芯片个人电脑的推出,配合次年大受好评的windows30图形系统,个人电脑逐渐开始走上了正轨,售价也降低到了2000美元档次。
虽然还是很贵,但这个价格很多人已经能够接受了,毕竟当时电脑和主机的主要受众都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
同时期,游戏主机进入了pce、、sfc主导的16位时代,pc和主机在游戏方面各有千秋。
之后长达30年的拉锯战正式展开了。
彼时,pc和主机的风格特征差别还比较明显,pc上【文明】、【沙丘】这些战略类、文字类游戏居多。
主要来说这些游戏不像以前的街机游戏,大多数文本复杂,内容丰富,pc有大容量的优势,所以这类游戏往往做得也都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