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加一”这种病症也是“松鼠囤积症”,症状类似于生活在北美的松鼠,就像要过冬的松鼠喜欢在窝里囤积大量的坚果一样,坚信某天会用上它,但是到了最后才发现自己储备已久的东西几乎就没使用过。
反映在人身上,就是喜欢疯狂囤货的人。他们的购买欲超过常人,所购物品的数量早已超出正常使用的量,甚至到可以直接开店的地步。而升级到最终版的就是疯狂储蓄,基本只进不出,跑不过通货膨胀,还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松鼠病患者最常见的逻辑是:“总有一天我会用到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一定有它的价值”。
没错,喜加一的心态亦是如此:“总有一天我会玩这款游戏!”、“这游戏打折,趁机买下来就是赚了!”
基本上,这种囤货对他们来说是有备无患多多益善的。初级症状大概就是:感觉东西越来越多,扔掉舍不得,卖掉又不值几个钱,但看到便宜了依然会不自觉地又去买买买。
据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有松鼠囤积症的人智商都异于常人,具有聪明的特质,并且很有人缘。
整个美国就有600万-1500万人患有囤积症,大约占美国人口的5%,其中大部分人智商都偏高,在囤积该事物的时候往往都最享受这一囤积物品的过程,而不会轻易去使用它。
不管怎样,“喜加一”这种消费方式已经引起了社会抨击,玩家和电子游戏再次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为了缓解社会对“喜加一”现象的抨击,沈子旭特地在微博里为大家科普了这种行为:
“喜加一是很正常的心理症状,在社会上一直都有,并非溯光和电子游戏造成的,我举几个例子。”
“各位仔细思考下,各位女士们家里是不是堆积着不同色系的口红,像蜈蚣精一样搜集了各种各样高度的鞋子,但是还在不断地买买买?”
“烘培也是一个大坑,往往买了烤箱又要买烹饪工具,紧接着就是烘培材料,兴趣往往是暂时的,这些东西又不能扔,最终又被囤积在角落里落灰。”
“过去人因为传闻副食品涨价,立马请假回家囤了一洗澡盆醋、两缸酱油、两抽屉味精、一大衣柜五香面…有什么办法?不多囤点赶明儿就又涨价了,但这个量囤的是不是太多了点呢?”
“至今,还有很多东北的中老年人保有冬储大白菜的习惯,这些习惯以及买游戏“喜加一”跟双十一疯狂剁手的有啥区别?”
沈子旭的这番话,也让大家理解了许多,喜加一并非是游戏公司的过错,更不是游戏的错,溯光只是把游戏打了个折,而玩家们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剁手行为,才造成了“喜加一”的现象。
不管怎么样,这件事都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而且与电子游戏没有任何关系,大家只是有色眼镜带多了,所以下意识就把“喜加一”和电子海洛因这种事情联系到了一起。
有网友在沈子旭的微博下面评论并开始反思自己的不理智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