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夏夜月影(二十三)(1 / 1)

为此,我想起了“一言难尽”这个词语。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这是《红楼梦》第二十五回的回目了。这一回书说的是,由于对贾宝玉心存不满,赵姨娘买通马道婆,让后者使出“魔法”,差点儿就要了贾宝玉和王熙凤的命。马道婆那具体的法术,显得神秘莫测,看了让人毛骨悚然。

当然,有人会这样说,《红楼梦》只是一部小说,对于书中这样的描写,不必当真。

问题就在于,既然小说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如果现实之中没有类似的事情,作者曹雪芹似乎也没必要非这样写不可。至少,我们也不能确认,此事纯属杜撰吧?

事实上,在古代,“巫”和“医”时常是连在一起的。某些心术不正的巫者,利用所谓的“法术”来害人,也是会有的。在我们这一带地方,至今依然有着“蛊”这样的说法。说的是某些中老年妇女,能够制出某种叫“蛊”的毒药,以此害人。对于这样的人,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如果她不害人,自己就极有可能被“蛊”毒反噬,下场惨不忍睹。从这个角度看,一但入此魔道,为了保存自己,她们也只能去害人了。父亲病倒之前,有好些个夜晚,时常到一位同事家聊天,往往深夜方归。而那位同事的老娘,在不少人看来,就是一个放蛊婆。

对此,我还能够再说些什么呢?嗯,如果蒙汗药迷魂药之类的,能够为现代文明所证实的话,那么,那些巫者,炼制出某种叫蛊的毒药,也不是就没有可能。当然,到目前为止,现代医学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其实,我只是想说,解释不了的事情,并不等于就不存在。而且,一些未解之谜,是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为人们所了解,所认识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在民间的说法里,能够治蛊的人,往往也就是放蛊者。我的天啊,去求放蛊者大发慈悲,实在无异于与虎谋皮:因为,如果不去害人,她就活不了。另外,这样的事情,还有一个很为难的地方,就是,受害者一方无凭无据。

那么,就真的没有别的途径了吗?或许,方法也还是有的吧?在《红楼梦》里,那一僧一道就使出大神通,救了贾宝玉和王熙凤。对此,我只能感慨,在现实生活之中,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那样的好运气。是啊,生死祸福、穷通成败,往往就在一线之间。

哦,记得有这样两句诗: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据说,诗句中的“沙鸥”,是诗人对人在现实的某种感慨。或许,这样的意象,略显苍白消沉了些,然而,这样的说法,在某些特定时候,对不少人来说,却也是发自内心,油然而生的。人,确实是伟大的,然而,渺小的一面,真的就没有吗?

现如今,我早已习惯将小街当做自己的“籍贯”了。哦,因为,我自幼就是在这条小街上长大的。然而,如果真要追本溯源的话,事情似乎就没那么简单了。

去年暑假,我跟着伯伯,回了一趟老家。这里所说的老家,在小街东北数十公里之外。那一次,由老家返回小街之时,已是夜幕苍茫时分,我的思绪,就飘飞在茫茫夜幕之中:哦,这一切,该怎么说呢?我离开老家,只是为了返回小街上现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