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放时而心大,时而又碎成玻璃心。食堂里什么都没有,小朋友只说自己不吃了,还没赌气地接上后半句“饿着算了”,外甥女立马就不管他了,转身就上食堂打饭去。
她到底懂不懂小孩子那些委屈的、细腻敏感的小心思啊!
小少爷想起自己在盛家时,吃饭都要被三催四请,佣人们总是围着他嘘寒问暖。
转头到了现在,外甥女只差把“爱吃不吃”四个大字写脸上了。
这么小的孩子,还不懂形容什么叫落差感,只是背对着墙壁,发着小少爷脾气。但当这宿舍里只剩下他一个人时,小朋友的玩心又起了,在书桌前摸摸这个,又摸摸那个,拿出晴仔包里的BB机和笔记本。
盛放忘记自己是怎么“一不小心”打开了墨水瓶,总之当他小心脏一沉时,已经太迟了。此时他瘪着嘴转身,既不知道该怎么办,又沉浸在被叫小名的幸福里,心情很复杂。
墨水瓶被他顶着,瓶口边缘的一圈墨水,已经印在他的小下巴上。他一转头,墨水瓶立即要倾倒,也是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盛放看见他的外甥女就和电视警匪片里神气的主角一样,身手了得,一下握住即将坠地的墨水瓶。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好厉害啊。”舅舅欢快又崇拜的小奶音响起。
后来,祝晴收拾残局。
家里多了个金贵的小少爷,让她鸽子笼一般的宿舍变得更拥挤。夸张一些说,狭小的空间里多出一个活生生的人,连能呼吸到的空气都要互相分享。
这从来没吃过苦的小孩,倒是适应得很快,除了一开始抱怨过,现在住得好好的。就连有时候忘记将电风扇转到他面前,孩子也没注意到,满头大汗,仍旧玩得自得其乐。
祝晴将BB机收好,又打开笔记本,本子里倒是记录了她在警署案卷里看见的那串数字,是集装箱厂里那位目击者的号码。但是不巧,她沾着墨水的手,正好按在纸张的一角,数字直接就花了。
警署里的陈年案卷上了锁,而她没有钥匙,今天注定没办法联系上对方。
祝晴喊小孩去洗手,穿过走廊一边走着,一边发现,自她回来后,这孩子的嘴角就一直翘着,蹦蹦跳跳,步伐轻盈得像一只快乐小鸟。
问过之后才知道,原来那是小朋友天真的误解。
盛放有大名,有英文名,或者被恭恭敬敬地称呼为“少爷仔”……
但是,从来没有人给他起过这么亲昵的小名!
现在他有小名了,就叫放放。
不由自主地,放放小朋友心花怒放。
天气炎热,祝晴打来的饭菜一时半会儿还凉不了,他们坐在双人床下铺,把小板凳拼成临时饭桌,盘腿坐着。
放放小朋友想吃汉堡包、薯条,想喝冻柠茶,而现在饭盒里只有普通的家常菜。
警校的饭菜,出了名难吃,但出乎意料的是,小孩没有闹脾气。
他埋头快速吃饭,腮帮子鼓鼓的,根本不需要大人催促,就连看起来干巴巴的青菜梗,都吃得干干净净。
祝晴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
也许他也担心。
一不小心发了小少爷脾气,总会小心翼翼地观察她的神色,担心自己会被嫌弃、被赶走。
记忆回到刚认识他的那些天。
大晚上独自偷溜出来探险的小孩,被强制送回家时头低低的,顺着秘密通道回自己的儿童房,小背影那么孤单,很嘴硬,却又忍不住回头。
就像小时候的她,一个人跌跌撞撞地长大,偶尔被一抹温情吸引时,发现自己一不小心,脚步停留了好久。
祝晴的心软了一下,手抬到半空,在他的头顶上方停住。
“晴仔。”盛放转头说,“真不好吃。”
她的手悬着,指尖动了动。
刚要收回,忽地看见盛放像是在玩马里奥的游戏,踮起脚尖,小脑袋往上蹭了一下。
放放小朋友又得意了——
晴仔摸我的头啦!
……
小舅舅和外甥女的生活进入正轨后,逐渐调整到合适的节奏。
第二天一早,外甥女同样要去上班,萍姨坐着车过来,照顾他一整天。这只是暂时的,等到这个案子结束,他就要上学,到时候,生活步调会变得更平稳舒适。
对于如何照顾小孩,祝晴没有提任何要求。
“他会照顾自己。”
萍姨眼眶发热,悄悄抹了一下眼角。
她认识的盛家小少爷,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在才刚开始新生活,居然变成独立的小大人。
“下午约好看楼,不要忘记!”
祝晴出门前,听到啰嗦小舅在身后提醒自己。
“没忘记。”祝晴头也不回,“你说了一百次。”
啰嗦小舅冲着萍姨摇摇头:“她真夸张。”
熟悉的上班线路,祝晴闭着眼都要准确无误地抵达油麻地警署。
今天她来得更早,是奔着集装箱厂那个工人的联系方式去的。
翻开案卷,果然找到他的号码。
祝晴拨过去,却没能联系上对方。查过之后才注意到,案卷底下一行模糊不清的小字。这个号码,是集装箱厂的公用电话。
去年集装箱厂倒闭后,经老乡介绍,朱大雄去了一处建筑工地做散工。
祝晴辗转联系到工地的包工头。
“你找崩牙雄啊?”
包工头那边环境嘈杂,扯着嗓子,语气里都是讥讽和烦躁。
“这些老厂工,手脚慢得要死,本来就干不了多少活,前几天又被钢筋砸到,现在还住在医院,成天打电话来催医药费!”
“你说他是不是存心讹我们?”
崩牙雄是当年集装箱厂那位目击者的花名。
祝晴耳畔夹着电话听筒,另一只手记下他所住的医院地址,挂断电话时见黎叔拎着空保温杯进来,立即举高小纸条扬了扬。
黎叔不由好笑。
年轻人就是精力旺盛,上头还没布置任务,她自己先忙起来了。
一年前集装箱厂那起案子,有可能与现在这两起杀人案有关,这事由黎叔和祝晴负责跟进。黎叔让她等一等,自己去x餐厅买早餐。祝晴抱着一叠资料,在走廊上等他,听见脚步声时回头,见梁奇凯站在自己身后。
“一直没机会和你单独谈谈。”梁sir说,“上次盛家的事,真的抱歉。”
祝晴想起来,梁奇凯说的是那天,他不够警觉,出声时无意间暴露了祝晴对崔管家的怀疑,使得精明的老管家意识到事情败露,再无顾忌……
原剧情里,炮灰女配就是这样死成白月光,她受得起这份歉意。
梁奇凯说完,就忐忑地等着她的回应。祝晴神色如常,没有客套的安慰,也不对之前的事做任何评判,只是淡淡应了一声,表示已经接受他的道歉。
“给你赔罪。”梁奇凯失笑,“喝咖啡吗?”
警署走廊转角有一台自动咖啡机。
梁奇凯往里面投了五蚊硬币,机器时灵时不灵,同事们经常抱怨,这是台骗钱的咖啡机,吞了多少硬币,唯独不吐咖啡。梁sir没有像他们那样对着机器使劲拍打,每一个步骤都慢条斯理,静心地等待着。
机器轰隆响了几声,吐出一杯冒着热烟的咖啡。
梁sir笑着说自己运气不错,将咖啡递给祝晴。
“冷气开得这么足,再喝冰的会胃疼的。”他说,“一个人也要照顾好自己,趁热喝刚好。”
梁奇凯注意到祝晴接过咖啡时,仍旧不爱说话,只冷淡地道谢。
黎叔在x餐厅买早餐,他正好顺路,跟她一路无言地走着,见她找x餐厅阿姐要了一整杯冰块,“咚咚咚”倒进咖啡里。
没有解释,也不尴尬。
这位师妹的脸上仿佛刻着两个大字——
别管。
……
祝晴和黎叔一起去医院的路上,聊起一年前的那起案子。
“死者马国华,生前在集装箱厂当管工,那天也是下雨,夜里遇害,当场死亡,连送医的机会都没有。”
“马国华是出了名的好丈夫、好父亲,稳重顾家,夫妻感情好和睦,子女孝顺,也没有任何财务上的纠纷。”
“当时查遍所有线索,结果……最后这案子成了悬案,和其他未破的陈年卷宗一起,被锁进档案室。”
并不是每一起案子到最后都一定会被告破,也有像马国华这样的受害者,死得不明不白。
在私底下,黎叔和莫振邦走得近,听莫sir提起过这位小新人有多执拗。但查案靠的不仅仅是一腔热血,凭直觉查案不可取,过于理想化更是适得其反。
就在黎叔准备指点新人几句时,她已经走到护士站前。
亮警员证、说明来意,三言两语问到朱大雄的病房号。
黎叔将到嘴边的教导憋回去:“走。”
这是一个六人间病房,每张病床前都拉着泛黄的帘子,嘈杂得像是菜市。每次“菜市”能安静片刻,都是因为护士进来呵斥,然而等护士走后没多久,一道道声音又从病房的各个角落响起。
朱大雄躺在病床上,右腿打着石膏,吊得高高的。
他老婆苏金好皮肤黝黑、身材结实,双手架着他的腋下,用力一托就将他的身体抬高几公分。
“阿sir、madam,找我有什么事?”
祝晴这才知道朱大雄为什么会有“崩牙雄”的花名。
他缺了一颗门牙,说话时会漏风。
“还记得葵涌码头路的洪记货柜改装厂吧?”黎叔抽了一张凳子坐下。
当阿sir话音落下,朱大雄和苏金好瞬间变了脸色。
那是一年前的事,但他们却记忆犹新。
很多个夜里,这对朴实的夫妻都心惊胆战,生怕凶手为了灭口找上门。
如今旧案重提,他们还以为终于可以将心头大石放下。
“是不是抓到凶手了?”
黎叔摇摇头。
不仅还没有抓到真凶,甚至这案子有可能与最近连环发生的命案有关联,即将被并案调查。
两位警官并没有透露太多细节,只说是例行的旧案回访。
病床上的朱大雄闻言陷入沉默,许久之后才开了口。
“那晚,雨下得太大,货柜区的灯光太暗了,我看不清楚……”
“详细说说当晚的情况吧。”
“那时候葵涌的旧集装箱厂,生意早就不行了,工友们私下都在传,说老板肯定要卷铺盖跑路。大家干活也都敷衍了事,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没必要这么拼。”
“那天我值夜班,和平常一样,干完活就躲进厂房角落打盹。后半夜突然下起大雨,我一下子就惊醒了。你知道的,厂房里堆着怕潮的电子零件,不能进水的。”
“我赶紧爬起来查看,人还没完全清醒,突然听到很大的动静。”
这些细节,去年那份案卷的笔录里都有。
朱大雄听见剧烈挣扎的动静,还以为是工友打起来了,刚要去凑凑热闹,听见“砰”一声重响。
“华哥倒在地上,我听见很急的脚步声,有人往厂房后门跑。”
“我过去的时候,他的脸已经憋得发紫了,脖子上有一道很深的凹痕,像是被死死勒进去的。”
“刚睡醒,脑子都是木的……等我反应过来追上去时,已经太晚了,连个人影都没看到。”
苏金好接话:“警官,那可是杀人凶手,幸好没有追上,要是追上了……”
说到这里,她感觉自己浑身鸡皮疙瘩都竖了起来,不敢再深想。
“一年前的笔录里,你说没有看到凶手的脸,只有一个背影。”祝晴说,“现在还能想起他的身形特征吗?”
一年前接受问询时,恐怖的场景历历在目,记忆当然更加鲜明深刻。但也因为整个人处于极度震惊的状态下,很可能错漏一些细节,使得证词出现偏差。
现在朱大雄重新回想,眉头拧了起来。
“是个男人,不高不矮。”朱大雄比划一下高度,“大概五呎一……不算太瘦,和我差不多。”
身高约一米七,体重约一百五十斤的男性。
这太普遍了。
“衣着呢?”祝晴问。
其实她一直都很好奇,为什么原剧情将这起案子命名为“雨夜红衣连环杀人案”。
到目前为止,她还没有看到任何有关红衣元素的线索。
直到——
朱大雄斩钉截铁地说:“凶手穿着红色的衣服。”
黎叔:“上次笔录里怎么没有提过?”
“你们也没问啊!”
“你们只问我看见什么人在现场,有没有看见他的脸,没问他穿了什么衣服。”
黎叔提醒朱大雄,再回忆一下现场还有什么遗漏的细节。
“一直在下雨。”朱大雄闭上眼睛,眉心越拧越紧,“雨很大,滴在水池子里。”
那天,朱大雄确实被吓到了,华哥死在他面前,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但他记得更清楚的,是雨声。
大雨滂沱,雨水落在池子里,很急。
也很清脆。
“还有那枚小刀。”黎叔问,“是你在现场捡到的?”
“就在华哥身边放着。”说到这里,朱大雄忽然觉得好笑,“去年那个像愣头青一样的警察还问,小刀是不是用来装卸货物的。你说怎么可能?这么小一把——”
朱大雄用手指比了一下那把小刀的长度:“就是给我刮胡子,我都嫌小。”
苏金好在旁边听着,没好气地拍了一下丈夫的肩膀:“怎么和警官说话的?”
而后,她又堆着满面笑容问道:“我们积极配合警方破案,有没有好市民奖?我听说,得好市民奖还能领奖金!”
苏金好指着朱大雄的腿,怪他不争气。
以前在集装箱厂工作,后来集装箱厂倒了,他只能转行。现在,在工地里干得好好的,吊机上的钢筋突然松了,他倒是灵活,一个打滚避开,结果把腿摔成这样。
黎叔笑了一下,收起笔录本:“没摔到脑袋已经是万幸了。”
“那倒是的!”苏金好一脸赞同地附和,“如果摔傻了更麻烦。”
两位警官要离开时,在病房门口碰到两个提着营养品来探病的人。
祝晴侧身让开,当身后传来苏金好的大嗓门,才意识到,他们是来探望朱大雄的。
“这是补品,你们拿着。”
“养伤急不得,得慢慢来。”
“你倒是机灵,知道趁没人偷戴工头的头盔,要不然——脑壳子‘啪叽’一下,直接开花了。”
苏金好和朱大雄赶紧赔着笑脸。
“头盔都放在那里,一不小心就拿错了……”
“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大雄真没有这么多心眼。”
出了医院的门,祝晴问:“黎叔,工头用的头盔,和普通工人用的不一样吗?”
“工头用的是加厚PVC,普通工人就是再生塑料,再往上一些,开发商的金头盔内衬有真皮护颈的。”黎叔哼笑一声,“一个颜色一个阶级,你以为呢?”
……
祝晴和黎叔回警署时,还没到中午。
他们先将查到的消息汇报给莫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