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三合一】做你自己,就不会贪婪。(1 / 2)

自从吴端嫔早产之后,永福宫就封宫了。

永福宫的宫人,除非吴端嫔身边的得用心腹,其余皆不允许进出寝殿。

孟熙嫔每日都守在永福宫后殿,就连夜里都要替换成她身边的管事姑姑,轻易不敢离开。

永福宫中浓重的血腥气,一开始让孟熙嫔喘不过气。

从小到大,她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血腥和人命放在眼前,让她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惧。

这种恐惧挥之不去。

她以为自己会一直笼罩在恐惧之下,然而过不了两日,她竟也习惯这股血腥气。

恐惧似乎也随之散去,剩下的,之后焦急等待。

她盼望吴端嫔早日醒来,恢复健康。

冬至节庆,孟熙嫔没有参加。

并非皇帝太后不允,是她自己不敢离开。

孟熙嫔虽然胆小柔弱,不善言辞,但她并不蠢笨,无论如何,吴端嫔的性命是最要紧的。

若此刻永福宫真的出事,她也要受牵连,落不到一点好处。

她想到那日抱出来的小婴儿,无声叹了口气。

这一熬就是四日。

直到冬至日过去,次日清晨,吴端嫔终于醒来。

孟熙嫔简直欣喜若狂,她忙让宫人通传,然后便进了寝殿,呼吸片刻后走到了床榻前。

与数日前相比,吴端嫔简直好似大变活人。

她身上所有因为有孕而充盈起来的重量,都随着一盆又一盆的鲜血与孩子的崩逝而流尽。

现在的吴端嫔虽然还有些丰腴,却因病弱和失血而显得十分羸弱。

她平静躺在床榻上,一动不能动,表情看起来痛苦又迷茫。

寝殿中的气味并不好闻。

病人呼出的气体有一种无法形容的臭味,混合着血腥气和药味,让人几乎要窒息。

但吴端嫔呼吸很轻,她已经觉察不出有何不对了。

听到脚步声,吴端嫔想要偏过头来看一眼,却无法动弹。

她难免有些急切。

孟熙嫔快走两步,立即来到床榻边,让吴端嫔能清晰看到她。

“谁……”

然而她只感受到了吴端嫔茫然的视线。

孟熙嫔心中一惊,她忙坐下身来,握住了吴端嫔的手。

她的手依旧柔软,却冰冷无比,让人也跟着脊背发凉。

明明屋子里这样炎热,可那热乎气却无法让孟熙嫔暖和起来。

“是我,”孟熙嫔努力让自己摆出笑脸,“我是静语,岁晚你现在觉得如何?”

吴端嫔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孟静语是谁。

孟熙嫔用闺名称呼两人,无形之间拉近了两人的距离,对于病重的吴端嫔来说,这样亲昵的称呼也是一种安慰。

“我好痛。”

吴端嫔此刻终于看清眼前人,她微微放下心来。

“浑身都疼。”

她说话气息微弱,需要靠近才能听清。

孟熙嫔颔首道:“你生产时大出血,几位太医轮番医治才把你救了回来,现在虽然疼,等这几天用过药,就能好转了。”

她的语气笃定,沉稳,一点都不慌乱。

这种态度,让吴端嫔安心。

汤姑姑不由看了一眼孟熙嫔,她那日似乎当真因为害怕,所以显得格外慌张,这几日冷静下来,倒是有九嫔娘娘的模样了。

吴端嫔想要笑一下,但她就连说话都费力,更不提扯动脸颊,露出微笑模样。

最后,她只能气若游丝地说:“多谢。”

孟熙嫔倒是笑了一下,她用很轻快的语气道:“只要岁晚你能好起来,我就安心了,过几日就是正旦,到时候我们一起过节,可好?”

她的这种态度,让吴端嫔更放心。

她答应下来,随即就动了动眼睛,在寝殿中四处张望。

然而什么都没有。

没有孩子,也没有奶嬷嬷,只有她们三人,待在这昏暗的寝殿内,安静无声。

吴端嫔一瞬间有些慌乱。

“孩子呢?”

孟熙嫔紧紧攥着手心,她同汤姑姑对视一眼,才看向吴端嫔叹了口气:“你早产了,知道吗?”

这个吴端嫔肯定是知晓的。

此事,孟熙嫔同汤姑姑还有她自己身边的章姑姑都议论过。

生产之初,吴端嫔就知晓自己是小产,也知晓自己曾难产,若直接说孩子健康无忧,反而会让她怀疑。

不如就半真半假,给她一套合情合理的说辞。

吴端嫔的心一下子就揪起来,她只觉得浑身疼痛难忍,尤其是生产之处剧烈疼痛,即便一动不动,都能感受到鲜血奔涌。

“早产加上难产,折腾了好几个时辰孩子才生下来,岁晚,恭喜你,是个小皇子。”

吴端嫔听到这里,脸上慢慢褪去痛苦神色,留下的只有欣慰。

只要孩子好好活着,她做的一切就都值得了。

孟熙嫔见她神情平静下来,心里微微松了口气,她道:“不过孩子因为早产,还是有些孱弱,又担忧影响你养病,这才挪去了太后娘娘宫中,有太后娘娘亲自照料。”

听到孩子在太后处,吴端嫔终于放下心来。

她喃喃自语:“这就好,这就好。”

说到这里,她精神就撑不住了,再度陷入沉睡之中。

孟熙嫔狠狠松了口气,她站起身,对汤姑姑使了个眼色。

汤姑姑跟着她安静离开寝殿,才听孟熙嫔道:“立即让女医给吴妹妹诊治,她好像还在流血……”

孟熙嫔对气味很敏感。

方才那一瞬,血腥冲天,她自然是闻到了。

在殿阁中她不敢说,怕吴端嫔自己害怕,出来才吩咐汤姑姑。

有两名女医一直在永福宫值守,立即就进入寝殿给吴端嫔治伤。

就在这个空挡,熬药回来的岑医正也到了。

听到孟熙嫔的担忧,岑医正反而松了口气,他道:“女子生产之后都要排出恶露,如今瞧着,吴端嫔娘娘已经开始康复了。”

“人能醒来,都已经熬过了最危险的时候。”

又过了一刻,景华琰和仁慧太后一起到来。

孟熙嫔简单把事情说清,仁慧太后倒是有些意外,不由夸奖她几句。

“你做得很好。”

她感叹道:“你能这般用心,是吴端嫔的福气,也是宗室的幸运,此番你办事得力,哀家和陛下都会赏赐与你。”

孟熙嫔没有表现出喜悦来,她的目光落在殿阁中,最后道:“若吴妹妹能活下来,才是对我最好的奖励。”

吴端嫔已经昏睡了,等太医们医治出来,景华琰和仁慧太后才进入寝殿看望。

也是凑巧,吴端嫔短暂又醒了片刻,同太后和皇帝都说了几句话。

她对皇帝并不关心,只一直看着仁慧太后。

太后也明白她的意思,握住她的手道:“你放心,小皇孙有太医照料,如今已经能吃奶了,慢慢养,总会好起来的。”

吴端嫔动了动嘴唇,此刻她没有任何力气,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但眼泪还是顺着眼角滑落。

仁慧太后见她这般病弱,心里也怪难受的,却没有表现出来。

“你也好好的,等你好起来,就能母子团聚了。”

景华琰适才道:“端嫔,如今宫中还有婕妤的份位,你若能康复,朕就晋升你为婕妤,到时你封妃大典,定会办的热闹。”

有太后的肯定,加之皇帝的允诺,吴端嫔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她终于艰难勾勒出一抹笑容。

然而眼角的泪水还是一滴滴滑落。

她自己也不明白,为何这样高兴的时刻,自己会流泪。

等所有人都离开,孟熙嫔依旧留在前殿。

章姑姑见她熬得眼睛通红,不由道:“娘娘,你回去歇一歇吧,既然端嫔娘娘已经醒来,此事便无碍了。”

孟熙嫔有些迟疑。

得了奖赏就离开,怕是有些凉薄。

倒是汤姑姑也劝说:“这几日娘娘的用心宫中上下都看在眼中,无人会多嘴质疑。”

她说着,也看向章姑姑:“章姐姐,这几日你也受累了,同娘娘一起回前殿歇一歇吧。”

她都这样劝说,两人便不再坚持,一起离开了后殿。

片刻后,整个后殿再度恢复了宁静。

汤姑姑叫来大宫女,吩咐她就坐在寝殿门前,守好房门。之后她自己进入寝殿,在雅室落座。

可能因为放松,也可能这几日太过劳累,她最初还很清醒,不知过了多久,眼睛就慢慢合上了。

新换的刻香幽幽燃着,散发出与平常略有不同的香味。

守着门口的大宫女,此刻也陷入沉眠之中。

一道身影在悄无声息进入寝殿。

她轻轻推开房门,一步步进入寝殿之中,路过雅室时,在瘫倒的汤姑姑身上扫了一眼。

见她也被迷香迷倒,这才松了口气,快步来到了床榻之前。

屋子里还是那股苦涩的药味。

来者面上露出不忍的神色,可最终,不忍被果决取代,她两三步上前,直接坐在了床榻上。

寝殿里很热,她都不知道,自己已经出了一头汗。

吴端嫔跟前几日一般无二,她双眸紧闭,面色苍白,眼底有一抹挥之不去的青灰。

虽然人人都说吴端嫔已经好转,但贵人们心知肚明。

熬不过这十日,吴端嫔还是一个死字。

他们说了一箩筐好话,给了无数承诺,却都是空中楼台,一挥就散了。

吴端嫔这样痛苦,即便能在病痛中熬下来,也是终生病弱,活不了多少年景。

何苦这样执着?

早死早超生,这才是好事。

来人从怀中取出金针,在吴端嫔的胳膊上行针。

刺痛传来,吴端嫔缓缓转醒。

她的眼睛不如以前灵敏,屋中又这样昏暗,一时间没有看清来人。

“端嫔娘娘,”来人的声音低低响起,“你真的信那些说辞吗?”

吴端嫔茫然了好一会儿,才剧烈地哆嗦起来。

血腥味再度弥漫开来,让人几欲作恶。

来人俯下身来,在她耳边告诉她:“他们都瞒着你,骗着你,只有我肯告诉你实话。”

“端嫔娘娘,那个小皇子,生下来就是死胎。”

吴端嫔眼睛瞪大,血丝爬满了她凸起的眼球,她整个人都挣扎抽搐着,一口鲜血喷涌而出。

眼泪再度滑落,顺着溅落在她眼角的血液,染出一条血色之路。

“不,不!”

吴端嫔挣扎着,绝望着,她只觉得自己四分五裂。

数不清的血液从身体流逝,这本来温暖如春的寝殿,现在比冰窖还寒冷。

她好冷,好疼,感觉生命都随着鲜血流尽,留在她这副残躯之中的,只有绝望和痛苦。

“是真的。”

那人叹息着,慢慢站起身,一步步后退。

她站在门槛上,怜悯而又哀伤地看着她。

从此一别,便是天人永隔。

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她无声哭泣着,却说着最冷酷的话。

“我从来不骗你。”

————

冬至之后,玉京的天气就开始好转。

钦天监上表,说今年的暴雪都已过去,之后不会再有那样诡异的风雪天气。

而玉京各司准备充足,把灾害降到了最低,让百姓平安熬过了冬至。

待忙完了冬至宫宴,转眼就要到小年。

不过有了冬至的经验,姜云冉倒也熟门熟路,这一日早晨醒来,不过一个多时辰就办好了差事。

她上午在院子里走了一圈,仰头看了看天色。

金乌藏在云层里,依旧不肯露出笑脸,虽然风雪停歇,但阳光却并未普照大地。

姜云冉微微蹙了蹙眉头。

青黛拿着大氅出来,给她披在身上:“这几日瞧着都是阴天,娘娘可注意着,别闹了风寒。”

姜云冉颔首,她叹了口气:“心里压着事,总惦念着吴端嫔。”

夭折的小皇子已经在安奉殿停灵。

待丧仪结束,就会出殡前往西郊皇陵安化殿。

命运无常,非人力能抗,即便尊贵如帝王家,也拦不住寿数将近。

景华琰不过登基五载,便有三位停灵安化殿,等待最后的入土为安。

就在这时,钱小多匆匆绕过影壁。

“娘娘,”他打了个千,“端嫔娘娘醒了,方才陛下和太后娘娘已亲至探望。”

姜云冉明显松了口气。

她浅浅露出笑容:“这就好。”

说着,她又仰头看了看天色,才道:“咱们去给小皇子上香吧。”

姜云冉虽然是长辈,却也不是不可以给小皇子上香,只为祭奠也无不可。

出乎她的意料,她抵达安奉殿时,周宜妃也在。

她一身素服,显得清雅寡淡。

姜云冉见礼:“宜妃娘娘安。”

周宜妃看了看她,淡淡道:“你也来了。”

“是,来送一送小皇子。”

姜云冉接过香,安静站在灵堂前,看着牌位上的字迹发愣。

因为早产,所以这个孩子还没来得及取名,也因夭折,他无法在史书中留下自己的名讳。

排位上写着的是皇二子,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任何痕迹。

姜云冉呼了口气,把香插入香炉之中:“好孩子,你母亲醒了,放心吧。”

一股风吹来,香烟晃动,飘摇出一团烟雾。

姜云冉平静看着香炉,最终没有多言。

她同周宜妃告退,周宜妃喊住了她:“姜贵嫔。”

姜云冉停下脚步,等她开口。

周宜妃回过头,在漫天飞舞的白幡中看她。

她面色素白,唇无血色,那双桃花眼失去了所有的明艳,只剩下波澜不惊的淡漠。

即便那日质问她,犀利和锋芒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她给出了答案,周宜妃就又恢复成如今模样。

仿佛没有任何事情能牵动她的心弦。

“姜贵嫔,”周宜妃淡淡道,“你要小心。”

姜云冉愣了一下,她只是意外周宜妃会这样叮嘱她。

“多谢宜妃娘娘,臣妾明白。”

周宜妃摇了摇头:“不,你不明白。”

她回过头,只留交给姜云冉一个单薄的背影:“我们踏入宫闱,便以身入局,除非成为最后的赢家,否则……”

“否则将尸骨无存。”

这话说得人脊背发寒,但姜云冉却并未被她吓得大惊失色,她依旧平静看向周宜妃的背影,道:“多谢宜妃姐姐。”

称呼从娘娘换成了姐姐。

“不过,似乎也不用非要成为赢家。”

姜云冉淡淡开口:“只要祸端全部落败,宫中便会重新恢复宁日。”

周宜妃没有再开口,她依旧平静看着灵堂那一口小巧的棺木,手里盘着那串蜜蜡佛珠。

“妹妹告退。”

姜云冉福了福,转身离去。

等她走了,百灵姑姑才上前,神色凝重:“姜贵嫔是何意?”

两个人如同打哑谜,让人听不懂其中玄妙。

周宜妃默默念完了心经,才若有所思:“倒是在理。”

另一边,姜云冉坐在软轿上。

不过瞬息之间,冷风再起。

轿子从东一长街行过,刚要拐入听雪宫,就听到前方传来嘈杂声。

青黛动了一下耳朵,随即沉了脸色:“娘娘,是永福宫。”

姜云冉立即道:“小六子,立即去通传陛下,青黛,咱们去永福宫。”

片刻之后,姜云冉已经快步走在永福宫的回廊中,前殿倏然打开大门,孟熙嫔发髻凌乱,慌张从殿阁中冲了出来。

抬头闪神看到人影,她吓了一跳,险些摔倒在地。

“娘娘。”

章姑姑忙上前搀扶她,她的衣襟也斜斜系着,显然是仓促醒来。

姜云冉道:“熙嫔妹妹莫急,你醒醒神,擦一擦汗,我先前去看一看。”

孟熙嫔面色惨白,她嘴唇哆嗦,满眼都是惊恐和不安。

“端嫔大出血,岑医正正在医治。”

姜云冉面色一变。

她同青黛对视一眼,两人快步往后殿行去。

此刻整个永福宫乱成一团,甚至比吴端嫔生产那日还要紧张。

宫人们站在门口慌张无措,宫门大开,大宫女们进进出出,手里一盆盆的血水触目惊心。

柔羽站在寝殿门口,脸色惨白如纸,她急促叮嘱一直哆嗦的小宫女:“快,请白院正和麦院正。”

吴端嫔这种情况,必要请两位院正出手。

转过头,又要叫人去通传陛下和仁慧太后,就看到姜云冉急匆匆的身影。

她先是一愣,随即便狠狠松了口气。

“贵嫔娘娘。”

姜云冉直截了当:“端嫔醒来,不是安好?怎么忽然出血?”

“里面都有谁在?”

柔羽说话都有些结巴了:“田女医和梁女医都在,岑医正也已经开始给娘娘行针,但是……”

柔羽面色灰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