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2 / 2)

惟许侯夫人 法采 3476 字 1个月前

他现在,已经看到信了吧?

她不知他在荣昌伯府一事上,到底如何决断,但她料想她主动离开之后,他不被她所绑,应是松了口气的。

思绪这么一掠而过,她目光亦从山间随意转过。

不想目光刚划过前面另一侧山腰上的道路见,忽与两束目光径直相接。

山腰路边,陆慎如亦顿了一顿。

猎猎山风没能吹散两人不期而遇的目光,周遭莫名一静。

杜泠静不由睁大了眼睛。

他怎么亲自前来了?

是邵遵紧逼着要换人,荣昌伯府更等不及,所以他亲自来了?

她不禁有点紧张,手下攥了攥。

“侯爷。”

她并没高喊放大声音,如那日在归林楼下一般,

他在楼上,她在楼下,她那时也是叫了他一声“侯爷”。

相隔甚远,各自如常说话,话音传不出去,却都看得懂对方的唇语。

此刻,他亦如那日一样,开口回应了他。

但并不似上次,他眉眼柔和地道一句“上来”。

她只见他眉间紧压成川,双眸定定看着她。

“过来。”

这一声似乎极沉,隔着一大片深邃山涧,不可能传过来,她却觉自己仿佛听在了耳中。

但杜泠静越发惊讶。

他这是……不悦了?

杜泠静没明白他跟她生气的意涵,跟他摇了摇头。

她与他找人的目的恐怕已不一样了,眼下相见细谈只会徒增尴尬。

如今最重要的,是她能最先找到人,并把人顺利带出去。

她低声,“我还有事在身,侯爷请便。”

打旋的山风吹不来她的话音,但她唇下说得每一个字,男人都看得一清二楚。

她不来,哪怕见了他也不肯与他细谈,哪怕几句。

是不是她也想似见了崇平一样,跟他遥遥点头就离开。

他眸色越发压沉。

“那我过去。”

他一字一顿。

杜泠静心下莫名快跳了两下。

他要过来?

她隐约觉得,他可能不是为荣昌伯府而来,是为了……旁的?

她脚下不禁定了一瞬。

不想就在这时,前面探路搜寻的艾叶忽然惊叫了一声,接着有滑下山坡的声音传来。

杜泠静那还管得其他,转身叫人急急跑了过去。

只一息的工夫,她身影消失在了山边。

男人也不由一惊,“泉泉!”

但她已彻底不见了影子。

山风呼啸着扑过山腰边的道路,男人唇下紧抿了起来。

……

艾叶没完全滑下山底,被一根粗粗的树根拦住,菖蒲急奔过来,着急忙慌地将胞妹拉了上来。

杜泠静连忙问她伤到没有,但艾叶只摇头,蹭了一下腰间,便从伸出手来到了杜泠静脸前。

她张开弄脏的五指,杜泠静看去,见里面正有一根树叶脉络编起来的绳结。

她就向那坡下指过去,“奴婢是在坡上发现的,指向的似是下面那片密林!”

杜泠静叫了人手很快到了密林间,果然在林外又连续发现两根绳结。

他们刚站定没多久,就见蒋枫川也找了过来,他见杜泠静在,便道,“嫂子,惠叔给我留的记号就指向这里。”

话音落地,杜泠静心下一定。

“应该就是此处了。”

她连忙让人四下散开,山中此刻势力太多,鱼龙混杂,不要引人耳目。

但这片密林树丛茂密,饶是秋冬季节,仍有大量青黄叶片遮天蔽日,又连着山石峭壁,情形十分复杂。

蒋枫川带人试着进了两次,都不得法门,怕深陷其中退了出来。

杜泠静亦亲自在林边浅处走了走,落叶荒草满地,亦没找到深入的通路。

她看着密林默然沉思,倒是蒋枫川道了一句。

“这林子令人无法深入,或是被布了阵子也说不定。”

他这话一出,杜泠静便不禁点头。

此林并非完全天生地长,细看是能隐约看出,有人动过的痕迹。

但蒋枫川于布阵一道通晓不深。

先前他三哥为他请的拳脚师傅,便是观中道士,他跟师父习得占卜之术,但道长师父擅长的五行阵法,却非是他一个读书人随便学一学,就能学得来的。

他说自己解不了,“若是拂党众先生布的阵,只怕也不简单。”

拂党众人陆续从朝堂退去之后,或教书糊口,或归乡种田,闲余时间多起来,不管是天文数术,还是山河地质,亦或古时阵法,各有钻研。

若不能探进去,又怎么告知里面的人,他们已经找到?

众人都有些无措,阮恭干脆道,“这会天色不早了,夫人不若先下山,镇上有个道观,或可请了道长明日前来指点。”

众人闻言都点头,又都向杜泠静看了过来。

众人里除了蒋六爷还通晓一二道法,尚不能解阵,旁人又能怎么办?

他们看向她,等着她开口,道今日先回去,明日再探。

不想她定定看着那密林深处。

“多等一夜,便多一夜长梦。”

话音落地,她抬脚向里面走去。

“我,或可再一试。”

她没拜过道家师父,但是却记得两年前,她曾修过一本古书。

这书非是宋本,而是太祖年间一位奇人所著,书中所记术法五行都已失传,他的后人看不懂书中所写,干脆将祖传古书卖去了勉楼。

杜泠静拿到时,见书已有破损,但其中所记新奇,倒是她不曾见过。

可巧有游方道士路过,见此书便同她道,“若能修得此书,姑娘必结善缘。”

她并非要求什么善缘,只是可惜书中所记流失,再过若干年更无人知晓。

一个藏书修书之人,毕生所为,不正是尽力挽救珍藏书册吗?

她道愿意修补此书,那两位游方道士听说,皆向她行了一礼,表示愿意倾力相助。

如此,那本书他们一修就是半年,待书修好,她念及不易,想着就算不赚钱,也让印社的赵掌柜拿去,刊刻流布了些出去。

没想到,前后也卖了不少。

后来两位道长继续云游,再未相见,她亦许久没见到那书了。

但此刻,杜泠静抬脚走进密林间,踩在层层叠叠的枯叶之上,那本她当年修过的道门古书,每一页字,每一幅图,都似被唤醒一样。

从她记忆最深处,缓缓浮现到眼前。

阮恭和六郎当即分派了人手,一部分守在外面应对,一部分则跟在她脚步后面,一步一步地向里走去。

杜泠静起初,也说不清这是否正是书中之阵,但摸索着走着,那杂乱无章的林子,在她眼中竟渐渐清晰了起来。

分明地上仍是枯枝落叶,但她拉开一片荆棘,又移开一片断枝,混乱的道路越发明晰出现在眼前。

好像,就是那本书中第一页所绘的阵。

她不断前行,极力回忆着书中所写,在原地试着左右分辨前路位置。身后的人亦跟着她左转右转。

众人不知何意,正疑惑不解,不想此时,她定准了方向,突然向前几步,摸到了一片临崖山壁。

她沿着山壁侧边摸去,探测之间,低声道了一句,“此地能过。”

山壁就横在眼前,唯独山壁下面有一道低矮通道。

寻常人哪里会走这种低矮似兽洞的路。

但杜泠静俯下身来。

蒋枫川叫了她,“要不要我在前探路?”

万一是不明的山洞,说不定会有危险。

杜泠静却要摇头。

“不必,我自己来。”

她俯身径直走了过去。

这一行一连走了十数步,走到连她自己都有些不确定的时候,眼前山壁突然没了。

她站直了身子,前面竟生着一片在这个时节仍旧常绿的枝叶。

她深吸一气,拨开枝叶走了过去。

一瞬之间,眼前豁然开朗。

一片开阔的山洞里,几缕天光照的里间每一个人清晰可见。

“扈大哥,廖先生,洪大人,冯小弟……”

每一个人都向她看来,众人面色皆有些虚弱,却脸上都带了最是温和的笑意。

他们都看着她,跟她点头,不知是谁道了一句。

“我就说,静娘自己修订刊印的书,她自己一定记得。”

杜泠静还没看清是谁在说话,不想有一人忽然飞扑到了她身前。

她伸出臂膀,将她一把拥进了怀中。

“静娘,我就知道你会来!会来救我们出去!”

是亭君。

她的金兰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