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便是军事问题,若是周边国家同时向大唐宣战,而大唐如何得胜?
第三个便是财政问题,国库空虚,如何在不加大百姓负担的情况下充实国库?
第四个便到了选拔人才的问题。
而第五个,则是关于道的方面了,夫天子者,上顺天意,下抚民心,天子,到底该如何平衡天与民之间的关系?
这五个问题写完以后,李承乾将其交给钱平,而钱平转交给了文彦博。
这些问题都是提前想好的,所以文彦博倒也没有多看,他只是有些惊讶李承乾书法方面的进步。
这也多亏了李承乾的勤奋和身边人的悉心教导。
蔡京这人别的不行,写字是真的好,便是临摹王羲之的字迹,也临摹的比褚遂良这种当世的书法大家还要多得几分真意在。
而像蔡京这样的人,李承乾这里还有不少呢。
在那么多书法大家的陪同下,李承乾在书法方面的进诣只能用勇猛精进来形容。
不过比北狩那俩废物皇帝来讲,在书法上面就差不少了。
“诸卿,我大唐自高祖起兵逐鹿天下以来,走的便是海纳百川的路子。”李承乾朗声说道:“如此李唐的社稷穿过两代,到了我的手里面,逐渐有了兴盛的样子。”
“所以今日诸位作答,倒也不必拘束什么,各抒已见便可以了。”
“因为我大唐到如今对外征战,还未曾败过,我们有着充足的时间和底蕴来寻找这些事情的答案和等待英才成长起来。”
李承乾的声音在传音极佳的明堂殿内清晰无误。
其中的豪迈自信,令这些帝国精英们听的的耳晕目眩,心神动摇。
因为某些原因,参加弘化元年的科举考试这些人,大多都是世家子弟,尤其是明经科中举的,其中七成以上都是世家子弟。
他们对于大唐目前的动作还是略有耳闻的。
如今的大唐使节带着驻军向东达高句丽、新罗百济、倭奴,向西征吐蕃、高昌国,北方刚刚平定了薛延陀不久。
那些从高句丽运来的煤炭,从薛延陀运来的牛羊,还有整箱装船,直待时候到了,便从倭奴运往大唐的白银黄金,都是大唐的军队在用自已的刀剑向外掠夺资源供应本土的时候。
如今的大唐,也是三面开拓的时候,如今良机,不正是他们这些人大展身手,在历史上留下自已名字的最好时期吗?
一个王朝的风格,往往被因为唐朝初期的一位或者几位君主的风格影响。
而大唐如今的三代君王的风格,也深深的影响到了大唐。
尤其是目前来看,是三代君王当中,在位时间可能是最长的李承乾,他的政风,会真正的影响到这个王朝。
...................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唐代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