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殿试中(1 / 2)

“我?”

长孙无忌还没笑,那些未曾随着李二出征的贞观老臣们则是笑出了声。

“陛下还是饶了辅机吧,要是说考明法科,辅机还算得心应手,因为《贞观律》便是辅机和梁国公一同颁行的。”

高士廉笑呵呵的说道:“要说和这些进士科的进士一同参加,我怕会有损...”

“舅舅。”长孙无忌老脸一黑:“陛下只是在开玩笑呢。”

在两大滚刀肉不在的情况下,朝廷上能够调侃长孙无忌的已经不多了,而高士廉恰巧算一个。

这位老者在大唐的地位,也就仅次于李渊,因为他是长孙无忌兄妹俩的舅舅,没有高士廉,就没有长孙无忌兄妹两个。

“我并不是在开玩笑。”李承乾含笑说道:“诸位大臣中,有觉得自已才华横溢不逊色于这些年轻人,也想要证明自已的,可以寻个座位入座。”

“等几日后,朝廷会将诸位的文章策论贴在则天门街外,以供天下瞻仰。”

“臣以为可以。”

崔季舒出言说道:“不过我们这些朝廷大员就没必要了,倒是可以将机会留给那些年轻人。”

崔季舒的言论一出,博得了不少人的认同。

要论学问,他们这些人都觉自已顶有学问,但是要跟这些进士科出来的士子比,他们又觉得大可不必如此了。

因为要是胜了那是应该的,若是文章逊色一筹呢?

那不是自已给自已找不自在吗?

“也好。”李承乾颔首:“全凭自愿,各自落座吧。”

除了原本说定的章楶、辛弃疾以外,秦桧居然也出列请赐下一案桌,等殿试以后,将自已的文章贴在则天门街外,让天下人论文章之优劣。

这位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奸臣,似乎想要借此摆脱自已被闲置的处境,想要挽救自已的官途,并将自已的能力告知李承乾。

被放在御史位置上数个月的闲置,让这位内心的渴望更加强烈了。

而早早来到,且已经身居高位的万俟卨则是一脸笑意的看着秦桧。

在万俟卨的眼中,他这位老朋友,有些太急切了,李承乾不是忘记了他,只是一时没地方能够将这位能人利用起来而已。

不过参加殿试倒也不是件坏事,秦桧的性子和人品确实不行,但是要论才华,万俟卨并不觉得自已这位老兄弟的才华会逊色于其他人。

要知道秦桧可是在政和五年(1115年)参加科举一次便进士及,紧接着又考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

要知道宋代进士录取率极低(约1-3%),如范仲淹这种大文豪都考了三次才中举,那些一次中举的,都是凤毛麟角一样的存在。

随着众人落座以后,李承乾也开始将自已的五个题目写了出来。

因为李承乾本人是务实的,而且他虽然有着很多名师大儒悉心的教导,但是文学这方面的天赋实在是不行,若是不借鉴一下后世的佳作,基本也就告别诗词歌赋了。

所以李承乾的五个问题,倒也十分的容易让人理解。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时政方面的,大唐周边邦国密集,长久以往,必当增重边境压力,而大唐将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