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知意走出闺阁,正欲前往前厅,恰好碰上了谢南风。
谢南风看到她这一身装扮,微微一怔:“阿意,你这是……”
谢知意微微一笑:“哥哥,我今日打算前往城东碧荷村,去看看那里的百姓。我想,有些事情还是需要我亲自去看一看,方能知晓如何着手,才能更好地为复国之后的治理做谋划。”
谢南风点了点头,神色关切地叮嘱道:“也好,但碧荷村如今局势复杂,你此番前去,务必小心谨慎。若有任何危险,即刻派人回来报信。”
谢知意应了一声,便带着几名护卫,离开了谢府。
一路疾驰,不多时,他们便抵达了碧荷村。
村内一片破败景象,街道上尘土飞扬,百姓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
谢知意心中一阵诧异。
这些年,虽然前朝旧民们需要隐藏身份,可也无需叫他们藏身于这般破落的村庄内。
谢知意心头困惑,踏入村内唯一的茶肆内。
她甫踏入,几个老者正围坐在一起,唉声叹气。
谢知意走上前去,轻声问道:“各位老伯,为何如此愁眉不展?可是生活上有什么难处?”
老者们抬起头,看了看谢知意,见她衣着不凡,却并无架子,便叹了口气,说道:“姑娘有所不知,溪城的赋税实在太重了,我们这些老百姓,辛苦劳作一年,所得的粮食,大半都要上缴赋税,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
谢知意闻言皱眉:“当年新帝登基之际,不是曾颁下旨意,豁免种田百姓的赋税了吗?怎的这溪城却未曾施行?”
那老者长叹一声,神色悲戚,缓缓说道:“姑娘有所不知,起初确实如此。只是自先太子不幸早夭后,朝堂局势大变,先皇后所推行的新政,皆被朝令夕改。这一番层层盘剥下来,如今的赋税,竟比新政推行之前还要沉重得多。实不相瞒,溪城承蒙镇南侯庇护,已然算是赋税较轻的城池了。可即便如此,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仍旧难以承受啊。”
老者的话语中,满是无奈与心酸,那声声叹息,仿若一把把钝刀,割在谢知意的心上。
谢知意听着老者的诉说,心中五味杂陈。
往昔在后宫之中,她一心操持内务,对朝堂诸事虽有所耳闻,却未曾料到民间疾苦竟至如此。她曾经的诸多付出,都已化作流水。
随后,她又细细打听了此地的诸多情况,待问完,她领着侍卫翻身上马,沿着城中街巷缓缓骑行一圈。
但见那河道之中,干涸之态尽显,河床之上,裂痕纵横交错,仿若大地干裂的伤口。
周边的农田,因无水润泽,本应生机勃勃的庄稼,如今皆已变成枯草。
方圆数十里地,竟是不见一个庄稼户。
谢知意凝视着眼前这满目疮痍的景象,秀眉紧紧蹙起,心中满是忧虑。
她暗自思忖:“若要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这农田必须尽快重新播种,方能解百姓的温饱之忧。”
她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河道的走势,心中已然有了初步的治理方案。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
<r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