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解放军解放靖南城(1 / 2)

三月桐子花 蔡垣 2924 字 2020-06-11

吃完饭,赵青海就问那女的,‘叫什么名字呀?’,那女的说:‘叫何云秀’。青海说:‘我姐叫赵青秀,你看,都有一个秀字,有缘分,有缘分,从哪里来呀?’。何云秀回答说:‘从黄安来’。青海说:‘那可是共产党的地盘,怎么带着姑娘伢出来呀?,男人呢?’。何云秀不屑地说:‘男人整天不落屋,不知干什么去了’。

赵青海问:‘家里靠什么为生呀?’。那女的说:‘靠种地,家里只有两亩旱地,收的粮食不够吃,靠男人干杂活,去帮工,才能吃上饭’。青海说:‘妳没有说实话呢!,你男人整天不落屋,是在军队里吧?’。

何云秀低着头,再不做声;等了一会儿,青海问她:‘妳还年轻,怎么不去找工做呀?’。何云秀说:‘逃难的太多,没有工做’。她说完,长叹了一声。

青海到厨房去,和青秀、有财商量,能不能把这母女俩留下来?,青秀说:‘你想当那个救苦救难的菩萨?,我是支持的,多了两张嘴,不能不吃饭吧!’。秀儿她妈在旁边插了一句,‘好人有好报呢!,青海大难不死,定是那观音菩萨保佑的’。

青秀转过身去,瞪着眼对妈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哪有那些钱去养这两个人?’,青海说:‘那就送到青山家去,两位老人家和江战,都要人侍候,这样也减轻了妳的负担,钱的问题,妳不用操心,有青山呢!’。青秀说:‘只要有钱,多收几个也行,你不要认为我是铁石心肠’。

青海到隔壁,和何大伯何大妈商量,两位老人都不愿意,说又多了两张嘴,现在青山,大妹,二妹,都不在家,负担不起;青海有点急了,他拍着胸脯说:‘有我和青山呢!’。

他把身子凑近一点,压低了嗓音说:‘可能是新四军的家属,北边儿紧张得很,几十万人围了几万人,又要开打了,女人和小孩都跑出来躲避战祸,今天下午没有要着饭,是饿着肚子来的,把我们的饭都吃光了;我和青山从战场上下来,和她们差不多,是尼姑救了我们,人家去化缘,回来再给我们吃!’。

何大伯说:‘工钱是给不出的,只能是有我吃的,就有她们吃的,好吧!’。何大伯何大妈同意了,以后就在这边做;临走的时候,青海拍着胸脯说:‘钱的问题,你放心,有我和青山呢!,我们俩合着做生意,有钱,跑一趟汉口,要赚大几百呢!’。

回到家里,给青秀说了,青秀笑着说:‘你是观音菩萨下凡!’。青海到外屋,跟何云秀说了,何云秀哪有不情愿的呢,就要叫小姑娘给青海磕头,青海连忙把她拉起来。

母女俩没有行李,青海就领她们到隔壁去见何大伯;何大伯何大妈见了,十分地高兴,家里有人做饭,就不用再麻烦赵家了。

青海向何云秀简单介绍了一下,何大伯、何大妈,孙子何江战,他指着何云秀对何大妈说:‘她叫何云秀’。他指着小姑娘说:‘这是她的姑娘伢,叫…’。何云秀赶快说:‘这是我闺女,叫张春铃,大家都叫她铃铃’。

青海说:‘都姓何,是一家人,大伯家有一个儿子,两个闺女,都出去了,在家的就这三个人,妳年轻,以后这个家就交给你了,大人小孩都要妳来照顾’。青海对何大伯说:‘收拾一间房子吧!’。何大妈说:‘楼上没人,就住楼上吧!’。

赵青海走后,何大妈就领着何云秀上楼看房子,拿铺盖;把房间收拾好了,何云秀再到楼下,把自己的情况,主动向大伯叙道叙道,她说:‘抗战才胜利,又要打仗了,国军把共军围起来,就要开打了,老百姓能跑的都跑了,我就带的姑娘伢出来讨饭,求条生路’。

何大伯问:‘妳男人呢?’。何云秀迟疑了一下才说:‘一天不着家,不知道干什么去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我就带着姑娘伢出来,找条生路’。

何大伯笑道:‘妳男人哪有不管的呢!,只怕是新四军里的人吧!’。何云秀看隐瞒不过,也就招了,她吞吞吐吐地说:‘他是新四军,不过,他是他,我是我,那里围得水泄不通,除了打仗的,都遣散走了’。

何大伯惦记着自己的女儿,他就问:‘那女当兵的呢?,断了胳膊,缺了腿的伤兵呢?’。何云秀听大伯问得急,她想大伯现在还关心这个,也许他家有人在那里呢?,她就说:‘听说年初在汉口签了协议,就把伤兵女兵小孩送走了,是坐火车走的’。大伯问:‘坐到哪里去了呢?’。何云秀说:‘只知道到北方去了’。

大伯点点头,何云秀问:‘大伯,是不是你家有人在那边呀?’。大伯说:‘是个亲戚,还带着个奶娃呢,也许坐火车走了,现在国共两党还没有撕破脸皮,去年才签的双十协定,胜利后就一直战火不断,真要大打起来,又是百姓遭殃,又有多少人要逃难哟!’。

大伯有些累了,明天还要坐堂,他就对何云秀说:‘你们也累了,早点儿休息;明天天亮起来,熬点儿稀饭,吃完早饭去买菜,带着姑娘伢,也叫她认认路;中午我不在家吃,晚饭时才回来,哦,忘了,你姑娘叫什么名字呀?’。何秀云说:‘叫张春铃,我们叫她铃铃’。

说完了话,何云秀就和铃铃上楼睡觉去了,大伯见何秀云走了,就对何大妈说:‘这就放心了’。何大妈问:‘放什么心呀?’。何大伯说:‘二妹肯定是坐火车走了,你想呀!,一个女的,带一个不会走的孩子,能跟部队去打仗?,如果没有坐上火车,肯定就回汉口来了’。

青海在汉口住了十天,見两家都好,心里还惦记着靖南的母子,就准备回靖南,临走的时候,又嘱咐何云秀,没有事不要出去,铃铃还小,要看紧一点,他从货款中,拿了四百大洋,一家放了两百,就离开汉口回靖南了。

光阴任苒,斗转星移,一晃到了民国三十八年,就是公历一九四九年,过完春节,青海就上山去找青山,见了面,青海只是抽烟;青山看他心情沉重,就没有理他,仍然干那些干不完的活。

青海说:‘你就不能歇一会儿?我有事儿和你商量呢!’。青山说:‘你来了也不说话,只顾抽烟,也不知道你想说么事?’。

青海问:‘你没听到什么消息?’。青山说:‘什么消息?,我一天只和牛马作伴,哪来什么消息?’。青海说:‘还是年前,那报纸上都说,国军在东北,北平天津,徐州大捷,现在不吵了,到底是国军大胜呢?,还是共军赢了呢?’。

青山说:‘他们不吭气儿了,就说明,大吹大擂的大捷是假的,最后是共军赢了’。

青海说:‘如果共军大胜,这江北就是共军的天下了,我是想,赶快跑一趟汉口,总得安排一下吧,现在人心惶惶的,武汉被长江和襄河分割成三块,今后共军占了江北,汉口和汉阳都是共军的天下,如果以江为界,隔江对峙,你我就难回家了,怎么办?,那么多人,要吃要穿呢!’。

青山也掏出烟来,坐在门槛上抽着,没有说话,他想,这也是一个实际问题,真要隔江对峙,要想再见父母,就不容易了。

青海催促他:‘你说我们咋办呀?,共军打到长江边,你想回去都不行了’。青山问:‘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青海说:‘我看现在共军还没到达江边,先回去看看,玉珍喘得厉害,不能去,我就一个人去,把我妈他们安置好,多留点钱,我是两头都要顾呀!’。

青山说:‘回头我和永秋商量一下,我想全家都回去,她愿留那里最好,从此全家团圆,如果她过不惯,就再回来’。

青海说:‘那好,准备准备,十五就走,还要顺便贩一次桐油,不赚点钱,怕今后不好过呢!’。青山说:‘世面上乱得很,怕劫了,另外到重庆,不知还有船没有?’。

青海说:‘乱!那东西就值钱了,还多赚一点,到重庆没船没关系,就放到重庆,那东西又不能吃,还怕丢了?’。青山说:‘没有船,那人怎么去呢!’。青海说:‘还怕没小船?,就一段一段走,当年那李白杜甫出川,不是坐木船走的?’。

两人商量停当,青海饭都不吃就下山了;到了十五,装好桐油,龙生赶着马车就上路了,第二天,何青山带着永秋和两个儿子,同赵青海一起,坐上汽车就往重庆赶,十七就赶到了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