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校长没有走多远,黄寅江就追出来,黄校长说:‘那里又没有肉吃,去干啥?’。儿子可不听他的,就跑到他前面去了。黄明生家没有多远,也就是三四里地。到了那里,黄明生家正在烙绿豆粉。最后一张都起锅了,正在收拾东西。
兄弟俩见了面,黄明生抱拳说:‘拜年,拜年’。黄校长说:‘年在你们这里哟!’。黄明生问:‘是哪阵风把你吹上山来的?就你们两个’。
黄校长说:‘妹子不是在山上吗?,老何到湖南去了,就剩下龙生,腊梅,还有两个尼姑师父,五个人五个姓,还不是一家人,所以我们就一起上山来,一块儿过个闹热年,除了我们这一家,老赵小陈儿和陈玉珍都来了。山上山下,有十来个人呢?’
黄明生说:‘既然来了,就在这里吃饭吧!,难得聚在一起。就吃绿豆粉,好好弄点儿臊子,把庙上师父也请来’。黄校长说:‘请什么客哟!,碗都不够呢!’。
黄明生说:‘既然我说请了,自然有所准备,旧碗还有几个,前几天又买了八个新的,加一起不就够了。庙上的师父,她们吃素,她们自己带碗来也行’。黄校长说:‘那好,我就去叫他们’。
黄校长才转过身去,黄明生就在后面说:‘可要给面子哟!’。儿子又要跟着回去,黄校长说:‘留在这里不好,少跑一些冤枉路’。儿子不干,父子俩就一同往回走。
到了永秋那里,老黄跟大家说:‘黄明生请我们吃饭,现在就去’。龙生说:‘我要收牛,还要喂猪喂羊,腊梅还要煮猪食’。黄校长说:‘猪食现在就熬,开了锅先放在锅里,回来再喂!;龙生你现在就去收牛’。
永秋问:‘准备了几盘、几碗呀?’。黄校长看她是故意笑话人家,就说:‘山里的人,有口饱饭吃就不错了,还几盘几碗呢,吃绿豆粉,都去。这地方,隔几里路才有人家,这个面子是要给的!’。
老黄又到师父房里去请妙常,妙常说:‘老去麻烦人家,那就麻烦到底吧!,我和妙云把碗放在布袋里,就和大家一起去吧!’。
不论什么样的人家,年都是要过的,但过法不同,除了东西,还要有好心情。老黄家虽然有了东西,确没有好的心情,劳作一年,日子还是紧巴巴的,有什么好庆贺的呢!,平平淡淡,隨隨便便过就行了。大家难得相见,吃碗绿豆粉,热闹热闹吧!。
到了黄明生家,黄师娘从背篼里,拿出年货,交给黄校长。还有一挂鞭炮,交给了陈玉珍。永秋说:‘吃饭前放吧!’。
黄明生家里,把妙常师父和妙云接到屋里,她打量着妙云,她不理解,长得白白净净的一个大姑娘,怎么会出家呢?。
过了一会儿,龙生和腊梅来了,锅里的水也开了,只听得噼里啪啦,响起了鞭炮声,小孩们都叫嚷着,过年喽!过年喽!,永秋说:爆竹一声除旧岁,老赵说:快把新桃换旧符,黄校长问黄明生:‘不贴对联?’,黄明生说:‘不兴这个’。
绿豆粉端来了,大家趁热,呼噜呼噜地吃着,黄明生喊:‘吃完了就进去添,多弄点臊子’。他转过身来坐下,对老赵说:‘什么都是假的’,他敲了敲碗说:‘这才是真的’。
有钱人家过年,要到十五才算完,穷人家过年,过了初三,就要忙活路,已经上山六七天了,陈玉珍和黄师母急着要回去,黄校长说:‘家徒四壁,有什么不放心的?’。儿子也吵吵,要回城里,他只好同意了。
老赵和老黄送走了他们,在回来的路上,黄校长问:‘陈玉珍人不错,就在这里安家吧!’。老赵说:‘是不错,只是家里老人还在,也要先知会一下,相隔遥远,还是等等吧!’。
黄校长说:‘都住到了一个房子,少不了有闲言碎语’。老赵说:‘这个倒不怕,你看老何比我还大一点’。黄校长听出来了,老赵态度软了好多,他没有拒绝,所提的两点,也不过是托词。
黄校长说:‘这个永秋,过年都没回去,我看病也好了,好像有那个意思呢!’。老赵说,:‘你先与她家里商量,看家里老人家是什么想法?’。
回到屋里,见永秋愁眉不展,黄校长问:‘为什么事发愁啊?’。永秋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老何一走,这个家就乱套了,烙了绿豆粉,就算过了年’。老赵说:‘人家妙常师父不也是这样?’。
永秋说:‘她们吃斋饭,能弄出什么花样?,没有酒肉,不成席呢?,现在又该买米买糠了,老何不在,家里就乱套了’。
黄校长看出来了,老何不在?,永秋是心烦意乱。老赵说:‘不是还有龙生,腊梅吗!,妳要是回重庆去了,他们还不是一样,吃饭喂猪’。永秋说:‘话不能这样说…’。
他们正说的话,妙常师父出来问:‘今天何施主能不能回来呀?’。老赵说:‘都盼他回来,没有他还真不行呢!’。妙常师父说:‘过几天人家修庙的,就要来了,实际上是他在筹划,永秋管着帐,缺了他真不行呢!’。
黄校长说:‘预计就是今天,我们等一等,不回来,我们就回去了,不等太阳下山就要走’。
妙云站在耳房门口,她插不上嘴,她只关心,会不会把妙青带来,他心里很后悔,为什么当初不明确提出,把妙青带来呢!。黄校长看穿了她的心思,就安慰她:‘会来的’。
现在没有事干,老黄就叫小陈儿一块去铡草,他说,‘我看草料不多了,牛和马都要吃,我们去铡草吧!,也算给他们分忧’。
两人到了院坝,铺开席子,抬来铡刀,就开始铡草料,他们现在才体会到,铡草也是很累的,铡完了草,腊梅就叫吃饭了。
大家进到堂屋,黄校长看了,菜是霉豆腐,炒酸菜,最近顿顿都吃肉,吃点儿素的也可以,但长期这样是不行的。黄校长说:‘开春儿了,菜下来了,要多做点花样,酸豆角,酸茄丝、什么都可以腌,豆腐也可做十来样,麻婆豆腐,炸豆腐,炒豆腐,你们吃不吃火锅啊?,做好蘸水;什么都可以用油炸,炸油条,炸油饼,炸洋芋片,红苕也可以炸,也可以炸素丸子。
永秋听不耐烦了,她说:‘你来做吧!,你能做,以后就来这里做饭吧!’。黄校长说:‘等老何回来了,我是要好好说说,哦,每天两个鸡蛋,熬点瘦肉粥,就算加强营养了?’。永秋用筷子敲着酸菜碗说:‘正事儿都忙不过来,两头母猪,二十四个猪崽,六只羊,一牛一马一群鸡,弄得过来吗?,现在米吃不了几天了,还要去拿糠,麦麸酒糟,还有草料,都在都等着马回来呢!’。
黄校长知道自己说多了,就连忙说:‘吃饭,吃饭,’。他挂了免战牌。
下午磨苞谷,这也是个累人的活路,永秋坐在那里添苞谷,由黄校长和陈老师换着推磨,也是很累,一磨几十斤呢?;磨完了,黄校长才开口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哇!’。小陈说:‘这是给猪吃的’。永秋说:‘给人刨食,更累’。
黄校长走到院坝里,他看太阳已经不高了,就叫腊梅赶快做饭,龙生在屋里听到了,就要去收牲畜。黄校长问:‘现在收回来是不是早了一点?,让牠们多吃一会儿!’。龙生说:‘冬天外头吃的东西少,还是回来喂吧!’。
正吃着晚饭,陈老师看门外,林子里有影子晃动,他说:‘可能来了’。他看了一会儿,就站起来大声说:‘来了来了’。老何他们已经转出了林子,看着老何骑在马上,前面还有一个小师父。
听到外边儿嚷,妙常和妙云急忙走出耳房,妙云走到前面,在院坝中间,她把妙青一把抱了下来,妙云拉着妙青走到妙常前面说:‘这是师姐妙常’。妙常打量着妙青,白白净净,好像不止十三呢!;妙常说:‘快进屋,饿了吧!,吃饭!’。妙青皱着眉头说:‘师姐,不是午后不食吗?’。
妙常说:‘我们这里离县城远,要是上午走,到县城就下午了,要下午走,就晚上了,在庙里,我们是午后不食,要是出门,就要破戒了,阿弥陀佛,也许是菩萨的安排,师太在时就是这样’。妙云说:‘庙不同,规矩也不一样,走吧!,吃饭’。
老何那里围了一堆人,大家问长问短,黄校长说:‘洗洗吧!,先吃饭,吃完了再说’。老何说:‘不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