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东西我也看着像唐的,可不确定。另外,是哪个窑口,这尊陶勇叫什么我也弄不明白。也就没摆出来。”摊主老梁一边说着,一边就把手里的陶勇放到了潘三的脚边。
潘三拿起来上下左右地看了一遍,就递给了和他一起蹲下的顾惜安。回头问秋霁白,说道:“霁白!你看这件东西怎么样?”
“哦!看着是老的。但具体是什么朝代的,还得细看。”秋霁白轻描淡写地说道。
“我也同意顾兄弟的意见,是唐代的。”见秋霁白没有明确发表意见,潘三试探地说道:“霁白!你是这方面的行家,你就看看呗。”
眼见着推不过去了,秋霁白也只好蹲下身子,接过顾惜安递过来的那只陶瓷勇,在摊主递过来的手电光照耀下,鉴定了起来。
高有十公分,长十三四公分,厚度也有十公分。通体施透明釉,范模挤压成型,身体中空,胎质灰白,施釉均匀,局部有细小开片,釉色温润亮泽。
看上去这是一个瓷塑仕女,面部丰满,端庄秀丽,发髻中分,左右各扎一束置于耳后,双手怀抱鸳鸯,对襟敞胸,双腿盘坐,体态丰盈,侍女的发髻、眼、眉、唇、足部及鸳鸯的头顶、眼、嘴、翅膀用“点彩”装饰。
点彩是瓷器的一种装饰手法,始于东晋,到了宋代,吉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都普遍使用。侍女的发型受女真族的发式影响形成“丫鬟髻”,是尚未出嫁的少女所梳的发式,在宋代非常流行。此件瓷塑作品有着浓厚的民间工艺气息,更加贴近生活。
“这就是一只仕女的陶瓷勇。用途嘛……我只是说我个人的一件,对不对的,摊主你多包涵。”秋霁白事前打好了预防针,避免摊主起急。
“那没说的,兄弟!你就说你的,我心里有数。”摊主老梁倒也是个痛快人。
点头一笑,秋霁白接着说道:“我认为这只瓷塑侍女勇应该是一件玩具。”
“玩具?”摊主瞪大了眼睛重复了一遍秋霁白的话。
“对!就是玩具。”秋霁白继续说道:“这就相当于现如今大人给小孩儿买的洋娃娃一样,是玩具。”
用手指了一下侍女肩部的接缝痕迹,秋霁白说道:“你看,这里有一道结痕,说明这只瓷勇是用模子压出来的。这样的工艺就注定了生产数量不会少,是成批成批烧制的。”
“陶瓷玩具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仰韶文化遗址的儿童墓葬中,就出土有陶鸡、陶狗,后经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考证,这些小陶鸡、陶狗就是最早的儿童玩具,是儿童们生前喜爱的小动物。在马家窑、马厂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有彩陶时期的各种动物和器物模型。到了汉代,早期青瓷中出现了瓷质的动物玩具,随后的唐宋之际是中国古代陶瓷玩具发展的鼎盛时期。”
“所以说,以我的判断,这只侍女瓷勇就是古时候给小孩子玩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