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北京人吃爆肚,那可是有着厚重的历史。
爆肚是天津和北京风味小吃中著名的回族小吃,多为回族同胞经营。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
每当秋末冬初,北京的清真餐馆和摊贩就经营爆肚。北京天桥有“爆肚石”,门框胡同有“爆肚杨”,还有“爆肚冯”、“爆肚满”等最为出名。
爆肚是把鲜牛肚(指牛百叶和肚领)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调料吃,质地鲜嫩,口味香脆。
就是这以为小吃儿,梅兰芳、游信芳、马连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万春等,这些个曲艺名流没有一个不喜欢吃的。
爆肚又脆又鲜,不油不腻,据说还可治胃病。吃爆肚的人如会喝酒,总要喝二两,喝完酒,吃两个刚出炉的烧饼,确实是一大快事。
老北京人吃爆肚,讲究的是农历立秋之后,叫做“吃秋”,就有“要吃秋,有爆肚”之说。
对于这些个老典故、老传统,秋霁白略微知道一些,可罗翰就是什么都不清楚了。毕竟他不是从小就在北京长大的。
其实,就是秋霁白对爆肚这道小吃儿也没吃上几回。主要原因就是这东西太贵了,最便宜的牛百叶也要三十多一小盘,二两的分量都不到。饭量大的大小伙子,两口就没了。其他的肚仁儿、肚领儿就更贵了。
小时候,刘爷爷也令他吃过一回。可秋霁白从小懂事,看到价格那么贵,他就紧着刘爷爷吃,自己嘴上一直说不好吃。最后,就是吃两个烧饼了事儿了。
闻着小店里微微散发出的膻气味儿,不禁勾起了秋霁白的回忆。想到带他真像亲孙子一样的刘爷爷,秋霁白这心里泛起了一阵酸楚。
“刘爷爷要是还健在多好啊!让我再多孝敬他老人家几年。”
心里想着过往的事情,眼睛发呆地看着面前的杯子。就连刘三河给他的杯子倒满了浓烈的二锅头,他都没有反应过来。
“来!霁白!咱们认识挺长时间了,还从没坐下来喝酒聊天。快过年了,今天咱们就好好喝点儿。”
刘三河豪气地说道。
罗翰倒是来者不拒,端起酒杯说道:“三哥!霁白酒量一般,我陪你喝。”
“霁白!你也意思一下。”
就在罗翰招呼秋霁白的时候,两个人都发现秋霁白一直没有说话,愣在哪里不知道想什么呢。
“霁白!霁白!你想什么呢?”
罗翰拍了秋霁白肩膀一下,问道。
“啊?啊……”知道自己走神儿了,秋霁白一笑,说道:“没什么,就是想起来小时候和刘爷爷吃爆肚的事儿了。”
罗翰知道秋霁白和刘爷爷的感情,知道这个时候秋霁白心里的感受。点了点头宽慰地说道:“行了!刘爷爷在世的时候,你也够孝敬他老人家的了。无儿无女的,能白饶你这么个孝顺孙子,也是福气。再说了,你今天能干成这么大的成就,刘爷爷在天有灵也能感到高兴了。”
别说,罗翰说的这几句话还真让秋霁白心里感觉轻松了不少。淡然一笑,也举起了酒杯,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差不多三两的酒杯,已经被刘三河倒满了浓烈的二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