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上来的是一到四号,不约而同拿上来的都是瓷器。
四张台子几乎同一时间完成了鉴定,虽然都是老的,但时代不早,基本都是晚清民国的民窑器。放到市场上就是大几千、小几千的物件儿,虽然算得上是古玩,但肯定不能进入二轮初选。
接下来的海选就没那么整齐了,有慢有快的鉴定过程,让四张桌子后面的四个人展现了不同的鉴定风格和技巧。
秋霁白和顾惜安两个人就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
由于秋霁白常年在古玩地摊上看物件儿、淘货,更多的是靠眼力、手感。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借助手电、放大镜这样的专业工具。
而顾惜安是正经在博物馆工作过的,他鉴定的每件儿东西几乎都要用到放大镜、强光手电、甚至是紫光灯。
这样一来,两个人鉴定的速度就有了很大的悬殊。不到一个小时,秋霁白已经看了不下五十件东西,圈定进入二轮初选的也确定了六件儿瓷器、一件玉器,还有一幅字画儿。
而且整个过程神情相当淡定,对物件儿真与不真、是老是新的解释,也让货主心服口服。
反观顾惜安这边,忙活的满头是汗不说,对有些器物的鉴定意见也让货主极为的不认同。甚至有三个人还拿着自己的东西请吴煜耀上手把关。
不过在顾惜安这边,入围二轮初选的物件儿竟然多达二十件之多。囊括了瓷器、铜器、书画、漆木器多个种类的器物。
“秋先生!请你帮我看看我这件儿东西到不到代。”
刚送走了上一位货主,秋霁白喝了一口水,还没等咽下去,就又一件儿东西摆在了自己的面前。
还没等秋霁白看清楚货主是什么样的人,东西也没仔细看明白呢,旁边另外一个声音说道:“不用看,肯定新的。这釉面跟镜子似的,一点儿使用痕迹都没有。还清道光的呢,连个底款都没有。”
不用问,秋霁白就明白了,这两个人是一起抬着杠来的。这在古玩行儿里太常见了。
抬头看了一眼两个人,都是三十多岁。长相也有几分相像,只是皮肤一黑一白,让人看着有点儿好笑。
淡淡一笑,秋霁白说道:“您二位先坐,容我看看。”
桌上摆着的是一件青花缠枝莲小撇口赏盘,直径二十厘米上下,青花发色纯正,呈淡蓝色。花卉纹饰采用单线平涂,勾勒线条均匀,但缺少力度。
再看底足,胎体偏厚,釉层薄而透明。胎釉结合紧密,露胎处不见火石红,有的器物上见波浪釉,有的能明显看见釉表的气泡。
最显著的就是,底足上没有落款。
看到这里,秋霁白不由得心中一喜,暗说道:“这是一件‘无款官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