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考虑那么多,就这个条件,他们肯定愿意干!”
王安城拍着胸脯说道。
一趟石家庄,可以说一行人收获非常大。底价收了一幅盖着“宝亲王宝”印章的丁观鹏真迹,有捡漏儿低价入手了一只明早期祭司儒教圣贤的礼器,铜簋。就这两件东西,放到古董文玩行儿里,谁要是听说一个人一天捡了这么两个大漏儿,那肯定是爆炸性的新闻了。
回到北京,秋霁白马上就带着两件东西来见马守义,请他再给掌掌眼。
“真迹!太难得的真迹了。”用放大镜观察着那幅画的每一处细节,马守义连连赞叹,“丁观鹏雍正四年进入皇宫成为供奉画家,擅长画人物、道释、山水,亦能作肖像,画风工整细致。因为受到欧洲绘画的影响,他的画透视关系处理的非常好,远山近水,亭台楼阁,如同就在眼前一样。”
“马爷爷!这么说,这幅画是丁观鹏的真迹了?”
秋霁白还是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点点头,马守义肯定地说道:“绝真无疑!丁观鹏是雍正、乾隆两朝画院高手,与唐岱、郎世宁、张宗苍、金廷标齐名。造诣深湛,非常得乾隆帝赏识,曾为《圣制诗》初集、二集、三集多幅画卷题诗。在宫廷画院五十年左右,作品近二百件。传世作品有完成于乾隆三十二年《法界源流图》卷,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描金设色,精细绚丽,为中国佛教艺术瑰宝、世界佛教艺术明珠。”
“这幅《闹春图》同样是人物众多的题材。场面虽然不算宏大,但也直观清晰地表现出康乾盛世的时候,普通老百姓过春节时的民俗习惯,以及生活情况。不但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文物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有了马守义看真的鉴定结论,秋霁白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他本身就是在书画鉴定方面见长,对这幅丁观鹏的画真伪已经有了九成九的把握。但古董文玩鉴定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鉴定角度,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尤其是书画类的东西,别说是个人手里收藏的,就是博物馆里天天展出的东西,几乎每一件作品都会有争议。但书画鉴定界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十个人共同鉴定一幅作品,只要有七到八个人认为是真迹,那么就可以视为真迹。
马守义可以说是国内书画鉴定泰斗级的人物,他的意见从某种程度上就能代表绝大多数的书画鉴定转件的意见。换句话说,有他的意见,这幅画在任何等级的博物馆都属于一级展品了。
根据自己再古玩行儿里掌握的信息,这幅丁观鹏《闹春图》真迹放到拍卖市场上,最起码要千万起跳。就算现在的市场行情低迷,但有了那方“宝亲王宝”的加持,一千五百万能够拿到手都算捡漏儿。
这幅画鉴定完后,秋霁白又请马守义看了一下那只铜簋。结果依旧同秋霁白的鉴定结果一致。按现在的市场价值估算,也应该在二十万到二十五万之间。
无疑又是一个大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