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京以后,秋霁白并没有马上搬到李碧瑶为他准备的房间去住。按照他的想法,在没有必要的时候,还是不要长时间地住在哪里。
虽然两个人的关系已经确定,而且还非常稳固。但在没有正式举办婚礼的情况下,总是住在女方家,他自己觉得有些别扭。从根本上将,秋霁白这个人还是很传统的。
为了不引起李碧瑶的不高兴,秋霁白就以这两天要把自己这些年收藏的东西整理一下为理由,迟迟没有搬过去。事实上也是如此,这些年秋霁白虽然独爱古代玉石翡翠的收藏,前后也投入了将近一百万。这可是他全部的心血和身家了,就这样全部要拿到即将挂牌开放的交流中心,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舍。
也是这段时间里,王安城联络的两个战友,也同时赶到了北京。一个叫贾彦斌、一个叫丁文军。同时武警部队退役的,两个人的身手就不用考核了,重点是为人,以及工作能力。
这些个事情,秋霁白不想费心,就直接派给了罗翰。那小子常年在外面跑,见过的人,遇到过的事儿肯定要比秋霁白多得多。他考察完了,拿出个结果也就行了,用不用的也就是一张合同的事儿。
此外,这段时间刘三河与马来西亚郑曦杰郑家合作的民俗博物馆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霁白!你在北京太好了,有时间一定要到我这里来看看。我有一些事儿真定不准,还得你来帮我指画指画。”
在电话里,刘三河说的很诚恳。
秋霁白也不好拒绝,毕竟刘三河同郑曦杰的合作是他牵的线。开车出门,直奔刘三河的库房。
原本是一个院套三大间房子,在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已经被改造成了很有老北京民俗特点的展览馆。什么门头、门墩、石鼓,花轿、宫灯、伞盖,木床、屏风、绣墩,全套的锣鼓唢呐、剃头挑子、拉洋片箱子……
反正是老北京能够找到的东西,这儿已经汇聚了大半。
“三哥!你这地方行啊!看着真是博物馆的模样呀!”
走了一圈后,秋霁白赞叹地说道。
刘三河也一脸兴奋地说道:“前两天郑先生亲自来了一趟,参观后很满意。唯一就是地方小了点儿,和我商量,看能不能再加盖一些展馆。你也知道,北京这地方就算是有空地,也不能随便盖房子。我这两天就琢磨着,把我这处房子后身的那个老宿舍的房子给租过来。改造一下,就当展馆用。也和郑先生沟通了,他表示同意。不过,他也提出来,要是能有一处固定长久的展览地,他会做出更大的投资。”
点点头,秋霁白想了想,说道:“像这样的老房子,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做大规模改造的,已经被市政府列为了文物保护范畴了。要我说啊!莫不如以你现在的这个地方为基础,运行一段时间后,再谋求发展。关键问题是你的收藏展品要跟上。我刚才做了一圈,我觉得虽然是民俗展览,但里面的东西都太普通了,可以试着再提高一个档次。”
“提高档次?”刘三河不明白地问道:“具体说说。”
一笑,秋霁白说道:“你比如说啊!刚才看到的花轿、锣鼓唢呐,如果要是再凑上一个婚床,不就齐活了嘛!还有小戏台、舞狮子,剃头挑子有了,再搜罗搜罗卖酸梅汤的全套家伙,吹糖人的、画糖画的……哎呀!反正我对老北京民俗的东西了解有限,这方面你是专家,我不如你。”
听完秋霁白的话,刘三河也不由地点头称是,“我也是这么考虑的,下一步就是把我收的那些东西按系列归纳整理好了,像讲故事一样展现出来。我的设想是,这里不单单是展览实物,更要讲出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民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