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霁白一笑,说道:“还有一个事儿可以做。我刚才来的时候,看到你这儿的外面有不少的临街店面,看着挺萧条的,可以和郑先生沟通一下,再做一个合作项目,就是北京小吃。把什么爆肚、卤煮、豆汁儿,都配齐了,那不就更像是那么回事儿了嘛!”
“对啊!”刘三河一拍大腿,说道:“外边这些临街的店面现在的租金很便宜,入手正是时候。好主意!好主意!我这就跟郑先生说一声。”
“等等!”秋霁白抬手拦住了刘三河,“你怎么听风就是雨啊!这事儿你得在做完市场调查后,有了确切的依据后,再和郑先生说。现在只是一个单纯的想法而已。郑曦杰是商人,他更看重的是实地调查和理论数据。”
嘿嘿一笑,刘三河说道:“对!我是有点儿心急了。”
“诶!对了。”刘三河接着说道:“霁白!今天招呼你过来,还有个事儿。我前几天在地摊上收了两件儿东西,我有点儿看不明白,你帮着看看。”
一听有东西看,秋霁白就来了精神。
“什么东西?”
“是玉做的钱,我还是第一次见着儿。说不明白,但看着像老的。”
说着,刘三河就把秋霁白带到了屋里,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小红布包,在桌子上打开。秋霁白看到是两枚圆形方孔钱币,一枚棕红色,直径不到两公分,一枚清白色,直径两公分左右。
眼睛一亮,轻轻把两枚钱拿在手上仔细观察。那枚棕红色的钱币,圆形方孔,肉好皆有郭,两面没有文字,也没有纹饰,直径应该在一点五公分左右。
而那枚清白色的钱币,直径两公分只多不少,隶书阴刻文字“长乐万年”,肉厚莹润,穿、郭加工精细。
“这是钱吗?”
刘三河问道。
点点头,秋霁白回答道:“钱肯定是钱,但不是流通的钱。三哥!这两枚玉钱你多少钱收的?”
“两个一起八千五收的。”
刘三河回答。
点点头,秋霁白说道:“三哥!你捡了个小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