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新谷种收成(2 / 2)

三柱的娘拍了拍她的手背,笑道:“你别担心这回事,最后也就大牛的媳妇过去东城照顾他,其他人都留在小丘村了,大牛的爹说了,田地都在这里,哪儿也不去。

而且两个孩子在这里读书,也就买个笔墨纸钱,去了东城就得交束脩费,不划算的呢。”

清如笑了笑,“是这个理,我们现在都有学田了,学堂虽然是初步办起来的,但经过县太爷的关照,以后会越来越好的,至于学了启蒙,孩子以后想去县里还是东城读私塾,都随自家去选,真不急着在这一时刻。”

和三柱的娘说了一会儿话,本来她是不打算去村里麻烦大家的,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去了还得浪费大家一下午的时间。

三柱的娘可不这么想,“还得好几天才是收稻谷的时候呢,不然怎么会那么多人去建码头,不就争取收谷子前多赚一些过冬的钱嘛。”

再拒绝下去,就有点伤感情了,清如想了想,还是随着三柱的娘回了一趟小丘村,她也有点想念那些小孩子,也不知道书得怎么样了。

路上,三柱的娘偷偷跟她说了,“县太爷来过两次咱们村看望村民们的收成,每次来都要去学堂转一圈,当真是十分关注了。”

“这次的谷子用的新品种,收成好么?”聊了这么久,清如才想起这事来。

“还行,老人家说了,这谷子蛮能抗旱的,收成要比去岁种的谷子来的多三成。”

清如皱眉,“才三成,那不是只够交税粮么?”

三柱的娘倒是挺有希望的,“县太爷身边的一个文绉绉的男子说了,这谷子现在是适应地力,等明年筛过种之后,产量会越来越好的,就是口感不太好。”

清如心下一动,“严先生是不是说过,这谷子抗旱抗寒能力不错,生命力顽强,就如同野草一般。”

“倒没有说像野草,他只是再三强调了,这谷子可以多种一点,种久了,口感会越来越好,村里更关心的是,倘若口感不好的谷子,还能充当税粮不。”

这一点清如同样非常关心,她记得占城稻是在几年后,经过一代代的培育,口感才渐渐软糯起来,一开始似乎不太符合贵族的喜好。

但占城稻产量高啊,农家只要有的吃,谁还管口感呢,所以这种稻子一经传播开来,立即成了大江淮河周边农民的首选谷种。

不过也有一些专门种那些精细的软糯稻子,是用来贩卖给大户人家。

清如抬头望了一眼太阳,心下想,这种天气,那些需要精细管理的谷种,以后恐怕会越来越难生存。

三柱的娘笑着说了,“你口中那个严先生让大家放心,朝廷收的呢,我打听的消息是,听说是用来充当粮草的。”

清如顿住了脚步,眉头一皱,“是要打仗了?”